“新时代中国影视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课题组
产学并举,构建新时代中国影视人才培养战略
栏目:培育课题成果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影视教育+产业发展+创作生产+外部科技环境”,是当下考察影视人才发展战略的综合视点。“新时代中国影视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课题立足于当下中国影视人才培养政策、影视人才培养体系、影视行业现状,对目前以政策为引导、以高校为主阵地、以创投孵化为落地延展的影视人才培养格局展开调研,对政府、社会和大学三种影响动力进行剖析,认为大学为主阵地、政府主导加行业主战场,三主体并进,在产、学两个领域制定战略谋发展,是构建新时代影视人才培养战略的科学路径。

  政府层面,从顶层设计出发促动影视人才培养战略思路,对接以高等院校为主阵地的培养实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等重要指示极具战略启示,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2021年《“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等政策出台,对新时代中国影视人才培养意义深远,直面影视行业发展与技术更迭,推进电影强国目标进程。

  课题组在此前提下立足实践调研,挖掘在具体培养模式、人才落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梳理出产学分离与资源分布失衡、供需失衡与培养导向模糊、“艺术+科技”融合培养仍然不足、缺乏标准与电影工业体系薄弱、人工智能语境下产生的震荡与焦虑等人才培养现状,并相应提出相关调整路径与战略——

  面向新质生产力培育,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形成教育创新力。我国影视人才培养学校教育主要由高等教育承担,影视人才高等教育要有标准体系和逻辑,更要有持续不断的自我成长与创新能力。影视高等教育要更加明确两个定位:落实国家人才培养规划顶层设计的主阵地,链接国家与行业的中心环节。高等院校应融汇新质生产力优势,创新“办学机构+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文科建设为切入口、搭建“艺术+科技”学科平台,以“人工智能+”为电影教育全面赋能,适时调整和创新影视人才培养的措施、方向,解决新技术快速发展语境下,电影艺术创作流程滞后、电影教育学科设置滞后、传统学科与新兴技术的融合等问题。

  发挥主体资源整合优势,“政府+行业”主导实践的教育延展力。政府为主导,行业为主战场,健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政府、电影教育、影视行业人才培育紧密的三角合作关系。深度开展对话与合作,推进行业与人才标准化进程,建立“科研+创作”模式下影视人才学科素养提升的教育延展板块,将影视产业升级与结构改革新动能纳入当下培养体系中;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快影视人才的培训与养成,弥补部分院校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建立影视人才数据库与信息平台等,加快影视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化、工业化建构,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影视教育供给体系。

  面向人才培养全产业链,打造节展孵化项目的战略转化力。从项目孵化、人才行业落地等角度重新审视“金鸡电影创投大会”、FIRST青年电影展“电影市场·创投会”与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青葱计划)三个国内主要的创投扶持计划,其为扶持、培育电影人才完成了落地的最后一环,同时起着引导创作与表达走向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话语环境中,仍需增强对AI影像生成与创作等方面的引导。

  “新时代中国影视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课题围绕中国影视人才培养研究主线,从国家政策、高校培养模式、国内电影节创投计划三个主要的方面展开深度调研,链接影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中层实践与底层落地,发现已有格局中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面对迈入“电影强国”的宏伟目标与影视产业格局变化,新时代中国影视人才培养的宏观战略与微观路径。

  (执笔人:课题负责人王昱华、课题组成员邱子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