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论坛之一发言摘登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数智时代文艺的审美表达
张 晶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资深教授)
数智时代的到来,为文艺的审美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媒介手段和传播平台。然而,随之产生依赖技术进行审美的方式衍生出碎片化审美和被动审美的问题,影响当代文艺的审美表达。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正为此困境破局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范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始终以全人类的终极意义为追求,在审美中始终贯彻着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同时,中国文艺审美追求是超越媒介的,只要能达“意”,无论新旧媒介和形式。因此,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是数智时代文艺评论的基本遵循,更是解决数智化时代碎片化审美和被动审美等问题的良药。
全媒体时代中华文艺的创新与传播
甘圣希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艺术总监、驻团作曲)
全媒体时代,跨越了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和音乐如何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进一步走进更多群众的心中,或在此基础上丰富创新,创造全新的中华文艺精神面貌,正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我在香港天籁敦煌乐团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的基础上,延伸更多主题内容,探寻更多艺术形式,糅合不同艺术科技和创新手段,透过音乐和艺术弘扬中华文艺,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本身的无限魅力,以不同方式传扬各地,才可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民间文学当代化传承的审美表达
汪立珍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民间文学当代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命力之基础。以东北地区鄂温克族神话太阳姑娘与其当代创造性转化的文创艺术“太阳姑娘”为例探究表明,在建构中华民族自主知识体系的当下,加强中华民族神话美学思想研究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发挥神话蕴含的审美属性与精神力量,积极探索经典民族神话与当代文创产业融合与发展的新路径,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美好生活相统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
大写意水墨艺术的当代拓展
梁蓝波
(澳门大学特聘教授、艺术设计中心主任、曹光彪书院副院长)
中国大写意的水墨艺术传承数千年,绘画技法和水墨肌理非常独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大写意水墨艺术日渐式微,突破性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其当代表达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的课题。通过几何抽象、书写性抽象、内在光的表现、不动之动的水墨肌理、数字化和生成式影像、沉浸式互动装置,以及与舞蹈跨界融合等方面的探索,我们可以试图去强化水墨的基因元素,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让大写意水墨步入当代艺术的审美范畴。
“和而不同”——国际传播视阈下东方理念的当代表达
肖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东方“和而不同”的思想源远流长,其核心在于强调矛盾平衡与物质多样性的统一。当代“大美育”的指向下,立足于美育教育者与文艺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纵观中西美育的“大家”思想,正是一种“和而不同”理念的殊途同归。当下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跨越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全球观的指引。我们只有秉承“各美其美”,同时从大历史观上认同“美美与共”的整体思维,人类才能通向“天下大同”的美好未来。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与当代文艺的审美表达
——新疆舞蹈艺术之美
艾尔肯·塞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
新疆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歌舞之乡”。近年来,新疆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弘扬发展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众多优秀当代舞蹈作品。例如《阳光下的麦盖提》《爷爷的萨玛瓦尔》《铅华·满壁》《舞乐新疆》等作品在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保留民族特色,融入现代审美与创新思维,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展现民族文化与精神,推动文化传承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新疆广大文艺工作者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舞蹈艺术作品。
世界美学的兴起与乡愁乌托邦的深度发展
王 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在文化经济时代,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逐渐普及,一种以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基础的世界美学范式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新的美学理论范式在应对当代社会危机和探讨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美学观念的形成和相应文化现象的出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愁乌托邦机制正在向深度发展。深入研究探讨作为中国审美现代性基本机制之一的乡愁乌托邦现象的当代发展,及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代的延伸与融合
方敏儿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助理教授)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发展,可以做如下思考:尝试融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当代艺术实践;重新诠释中国的美学观念与文化精神,探索其当代意义;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对存在的理解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知;突出创作过程中身体与物质的共鸣,同时保留中国传统的和谐美;创造介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诗意视觉空间;探索对美学意象和思维幻想的艺术表达;启发观众对于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代的思考与创新。
突出的创新性
——优秀传统题材舞剧创作的新时代审美表达
张 萍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新时代以来,中国舞剧在舞台戏剧艺术的共性基础上,不断聚焦中国舞剧艺术的审美特性,于深耕叙事手法、创新舞台技术、融合媒介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中国舞剧仍需持之以恒下大力气于舞蹈本体形式体系的建构,不断归纳提炼创作技术理论,解决本体语言创新中的核心问题:如单双三群的功能建构、经典舞蹈形象的建构、音乐编舞的技术建构、媒介语言的融合创新等等,以期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中国舞剧艺术精品,更好地展现新时代风貌,引领新时代风尚。
以大会发言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