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的民间文学传承传播东北抗联精神
作者: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论证《大系·传说·辽宁卷·抗联分卷》——

以优秀的民间文学传承传播东北抗联精神

  杨靖宇、赵尚志、邓铁梅……在东北抗联遗址前,当这些抗日英雄的动人事迹被讲述出来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生出了对于英雄伟绩和战斗精神的敬佩之情。6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民协、辽宁省文联主办,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民协承办的“辽宁省抗联传说学术考察——《大系·传说·辽宁卷·抗联分卷》编纂项目论证会”在辽宁本溪、丹东举行,侯仰军、林喦、伊和白乙拉、张礼敏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及数十位专家学者考察调研了八里甸子大南沟抗联遗址、中共南满省委机关遗址、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抗联第一军遗址、天桥沟抗联一军军部旧址,参观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等。每到一地,本溪、丹东两地的故事家就会向专家学者讲述关于东北抗联的民间传说和抗日英雄的动人故事,于生动的讲述中再现抗战历史。

  东北抗日联军源起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出现的抗日行动,其历史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在东北抗联抗击日寇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抗日英雄和抗敌历程为对象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于东北抗联的认知,蕴藏着他们对于抗联朴素的民族感情。”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传说”专家组成员于学斌介绍。此次开展的辽宁省抗联传说学术考察活动便是以发现和收集抗联传说及其文本为目标,深入学习和传承抗联精神,论证《大系·传说·辽宁卷·抗联分卷》编纂项目的合理性,探索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和河北省推动抗联精神当代传承、活化转化的可行性措施。

  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詹克书、孟庆志、徐春发、周浩等故事家向考察团的专家学者讲述了邓铁梅等抗日英雄的传说故事;在抗联一军三师七团十二烈士殉难地,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文联原主席高崇讲述了抗联英雄殉难时的悲惨传说;在天桥沟抗联一军军部旧址前,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骅向大家讲述了东北抗联一军及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他们生动的讲述,让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斗争的残酷过程鲜活复现,动人心魄。

  “关于东北抗联,相关历史研究已相当成熟,有大量学术出版物面世,也建立了各类资料馆、博物馆。但抗战14年,不应只有‘正史’方面的记载。在民间,有发自民众视角的传说流传下来,这些传说的讲述者可能是历史的亲历者、当事人,也可能是抗联英雄的后人或父老乡亲,他们的讲述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判断和感情向度。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是总体的历史’,民间的叙事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而这些传说在哪里?它们就散落在东北各地。”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故事”专家组副组长江帆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将东北抗联民间传说纳入其中,是将民间潜藏的声音、感情呈现出来,将民众的认知和情感放在其应有的位置上加以表现和讨论。

  “收集、出版东北抗联民间传说可太有必要了!”讲完杨靖宇抗击日寇的故事,高崇还沉浸其中,眼中泛出泪花。他激动地说,相比学术研究,民间传说要生动、鲜活许多,它们是民众对于那段历史最原始、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因此我们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流传下去,还要让它们传播出去”。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至今,高崇走遍了桓仁各个乡镇,和同伴一起收集抗联传说。“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桓仁抗联遗址密集,抗联传说也有着分布广、类型全的特点,各个乡镇都有各种类型的传说在民众间流传。”高崇介绍,自2012年至今,他们已收集了100多段成形的抗联传说。“每到一处,我们就寻访当地能讲抗联传说的人,他们讲过后,我们就到实地勘察,寻找抗联遗址,再将遗址和故事结合起来,记录下来。有时我们一天能走12个小时,付出了很多心血。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动力?因为东北抗联精神一直在感动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去挖掘、整理。如果任由它们流失,既对不起先烈,也对不起我们的后代。”高崇说。

  在6月27日举办的《大系·传说·辽宁卷·抗联分卷》编纂项目论证会上,与会专家讨论了设立《大系·传说·辽宁卷·抗联分卷》编纂项目的可能性。大家一致认为,应将“抗联分卷”纳入到《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之中,由中国民协、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编纂工作、重大选题报备工作,并且要进一步探索推动抗联精神当代传承、活化转化的路径,力求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内,实现优秀民间文学多位一体的创新发展。

  “编纂‘抗联分卷’意义重大,对我们来说,这项工作也是有挑战性的。要使卷本经得起历史和当地民众的检验,因为抗联传说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能立得住;同时,它还要经得起学术界的检验,抗联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态,要体现‘民间文学’的专业性。”江帆表示,编纂人员要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东北地区各个地方的故事家和研究专家也要形成合力,以优秀的民间文学传承、传播东北抗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