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情观红楼梦》:青春和美的经典诠释
作者:周子敬  来源:中国艺术报

  原创话剧《情观红楼梦》日前在北京大学九一剧场首演。该剧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春芳担任编剧和总导演,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为演出主体,北大剧社和北大京昆社协助参与演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3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积极推进高校美育工作。北京大学素有悠久深厚的《红楼梦》学术研究与教学的传统,《情观红楼梦》就是其多年开设《红楼梦》系列美育课程积淀、耕耘与创新的最新成果。

  《红楼梦》的改编和排演历来有昆曲、越剧、赣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也有舞剧、音乐剧等不同舞台形式。此次创作以话剧形式改编《红楼梦》,选用非科班出身的学生演员创排大学生特色的《红楼梦》题材作品,克服了不少难题。据介绍,为了突破传统单一模式,将美育理念融入《红楼梦》教学当中,创排过程经历了文学品读、人物阐释、剧本创作、排练演出四个阶段。为了调动和激发学生理解、阐释经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人文教育的经典意识,顾春芳带领学生们开启了长达一年的《情观红楼梦》创排历程。为帮助零基础的同学们夯实基本功,掌握表演的形体、技巧和神韵,该剧特别邀请有关专家担任形体指导,精细训练和打磨同学们的表演细节。

  该剧没有将原著简化处理成“宝黛戏”“言情戏”,而是以“情”为准绳,将所有“发乎情”的人物和情节编织在一起。全剧以“情”为纲,以“意象”为目,以当代青年的“情观”观《红楼梦》之“情观”,引领观众品味《红楼梦》“有情之天下”的价值理念、美学品位和意义世界,力图最大限度地葆有原著“情”与“真”的精魂。全剧以“补天石苦求再转世”拉开序幕,红楼幽魂麇集于太虚幻境挂号转世,互为一体、各执一念的石头和宝玉决心再渡红尘,从而牵出了一连串人世间的风月情债和红楼女性的舛殊命运。

  顾春芳表示,在经典改编过程中,该剧力求保留“文学味”而力避“文学化”,充分利用小剧场空间特点,构造主台、方台、花道三个表演空间,使演员调度灵活变化,把剧场各个区域变成表演区,每一个观演位都是“最佳观演位”;同时抓住意象生成原理,构设演出意象,如元妃省亲一场中华贵醒目的凤冠霞帔,晴雯撕扇一场中流言蜚语化作扑扇紧随的纸扇,结尾处更是创造性地将“黛玉焚稿”改为“香魂护稿”,金陵十二钗肃穆静默地传递着万古连亘的诗稿——至此,美的灵魂在情的毁灭中重生,而“诗心”永世流传。

  在演后交流环节,专家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情观红楼梦》艺术性、思想性俱佳,北大学子“带着思想表演”,展现出独特的理解和阐释。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认为,该剧尊重原著,“灵魂是原汁原味的,用‘情’串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北京人艺导演易立明认为,该剧“有勇气、有激情地把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品呈现出来”,完成了一出“不可能完成的戏剧”。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评价:“《情观红楼梦》是青春的梦、情的梦、美的梦,张扬出青春的力量,追求的是美的理想。”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认为,该剧“忠实文本而又适当跳脱,一些情节以简驭繁,巧妙化解了空间与时间不足的问题。演员情感饱满,台词扎实,代入感较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