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批评精神 成就伟大作品
作者:邓凯  来源:中国艺术报

坚持批评精神成就伟大作品

邓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十年前,中国评协像一个婴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十年后,少年初长成,英姿勃发,健步如飞。十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评协的号召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满庭繁花,遍地英豪;中国评协的活动多姿多彩,亮点纷呈;《中国文艺评论》日渐权威,对文艺创作的激励作用越发彰显。广大文艺评论家已然成为文艺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文艺评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批评无论作品创作还是队伍建设方面,都进入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文学批评深度介入文学现场,密切关注文学新现象和重要文本,总结辨析新经验和新问题。一大批老中青三代文学评论家大力推举文学新人尤其是基层写作者,有效促进了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文艺批评时说,“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他一针见血的论述在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值得我们高度警醒。

  批评家别林斯基大力举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处女作《穷人》的故事至少说明几点: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现的;伟大的文学艺术家需要批评家慧眼识才并大力推举;批评家要对文学抱有极大的热忱和无私精神;批评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批评良知。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两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彼此成就。今天,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媒体传播格局,重构了文艺批评生态,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提高优秀文艺作品的网上网下共识度,提高文艺批评的有效性和触达率,从而有力地引领和促进文艺创作健康发展,成为广大文艺评论家需要直面的课题。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需要以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来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共同面对风险挑战。文艺作品关乎灵魂工程,是精神食粮,作为“剜烂苹果”的文艺批评,应该承担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安检工作,为中华民族源源不断提供健康优质的精神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永葆对真理的向往,对崇高的敬畏,对伟大的虔诚;要秉持批判的勇气和质疑的精神,心怀温暖的情怀和热忱的信仰,坚守高贵的气质和批评的尊严;要永葆争论的勇气、反驳的激情、否定的果决,去求证令人信服的真,张扬令人感动的善,传递令人愉悦的美,做有信念的、真诚的、有敏锐感受力的评论家,去发现有潜质的作品,去磨砺优秀的作品,最终成就伟大的作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愿中国评协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聚合优秀的文艺评论人才,助推文艺创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