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
用声音塑造全国劳动模范陈兹方
作者: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广播剧虽然没有画面,但声音的造型能力给人听觉上触动的同时,还通过听觉渗透到心灵,从而升华成为精神的美感。”5月28日,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该剧的肯定引发与会专家强烈共鸣。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残联宣文部指导,湖北省文联、湖北省残联、恩施州委宣传部、巴东县委宣传部联合出品。该剧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陈兹方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用双脚创业、开办农业互助商社,成为乡民创业引路人,带领乡亲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故事。2023年11月,该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首播,随后在天津、江苏、湖南等15个省级广播电视台播出,并在各大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给予该剧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关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全剧充满人文关怀,弘扬了真善美,展现了人性光辉;故事流畅自然,贴近生活和人性,情感浓郁真实,不落俗套;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结合巧妙,人物真实、表达真实,较好地契合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时代大背景,既有国家高度,也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中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巨变,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

  “自立和立志是老生常谈的主题,近年来反映脱贫攻坚的作品也很多,而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能够关注到残疾人这样一个群体,并将其塑造得有亮点很不容易。”中国视协原主席胡占凡从主题、剧本、演员对角色的把握等方面对该剧给予肯定,并表示,广播剧通过声音塑造人物形象,给人无限的想象力,本身有很多优势,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给予重视。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以小人物、小切口诠释大时代,写的不仅是巴东故事、恩施故事、湖北故事,更是中国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理事李宏说。

  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坦看来,广播剧是为人民服务的,源于真实的生活,于平凡中见伟大。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关玲也表示,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在艺术化的处理过程中,保持了真实感和真实性,“这部剧用平实的风格,用一些感人的细节和自然的表达,让我们在一系列真实的事情面前潸然泪下,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当天,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出品单位相关负责人、制作人和陈兹方走进首都高校,通过听广播剧、看视频短片、剧中原型人物故事分享、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送广播剧进校园。学生们被陈兹方的故事和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深深震撼,纷纷表示既找到了解决困难的路径,也增强了奋进新时代、逐梦未来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