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潮映射时代脉动 批评坚守文化责任
戴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剧潮之辨》收录了笔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35篇剧集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电视剧创作主潮,回应“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艺创作导向,努力把握剧集创作的时代性、真实性与人民性追求,探讨其精神蕴涵的思想性价值与艺术性特质,评论集据此在结构上分为“主题性创作审思”(19篇)和“多样性艺象探析”(16篇)两大部分。
“主题性创作审思”力图通过专题研究整体勾勒、把握近年来主题性剧集创作的主潮趋势与文化脉象,总结分析重要创作成就、艺术规律与大众审美心理,同时对其显露的创作症结加以辨析、反思,力图将专题讨论的学理性与批评精神的实践性相结合,积极为剧集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学理支持。
“主题性创作审思”还包括十余篇针对优秀重大主题电视剧的个案时评。个案评论总是基于评论者的审美体验,需要投射批评精神;在写作中贯穿史论意识,以剧集创作史、相近题材类型史为纵向参照,以当下的相近创作为横向坐标,据此对作品的精神蕴涵与艺术特质进行对比、综合判断;同时,努力彰显学院派批评的方法论自觉,调动艺术理论、文艺思潮史研究、影像叙事学、类型学、文化学、产业-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与评析视角,在个案分析中发现提炼对剧集类型创作、门类艺术史以及跨媒介艺术创作带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启示与艺术镜鉴。
围绕“多样性意象探析”,笔者的观照视野进一步拓展,涉及电影、综艺等跨门类艺术评论,也涉及历史剧、谍战剧、年代剧、都市情感剧、行业/职场剧等丰富题材内容,包括围绕剧集创作展开的形式本体研究,力图辨析把握融媒环境中的创作规律、他律制约、创作本体新变以及受众审美趋向,以裨益今后的剧集创作,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与审美多样性需要。
评论是理论与创作的中介,专业评论从来都需要理论的灼照和史论根基为其提供评价判断的参照系。但同时,理论、史论研究的长久发力与评论的即时反应之间又总是存在时间和工作状态的冲突,让身兼教师、学者和评论人多重身份的我们在时间分配上不免捉襟见肘,并常常面临对工作优先性的选择和两难,而这也构成了我们忙碌多彩的工作日常。
当前,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赋能影视创作,深刻地影响着影视剧的内容生产、大众的审美活动以及文艺评论。让我们面对挑战、怀抱热爱与责任,保持创造力与啄木鸟般的批评锐气,不负韶华、致敬时代,让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