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栏目:阅评观点
作者:张德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性。十年时间过去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文艺评论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啄木鸟文丛》的推出,就是批评实绩的一个侧面。从首批面世的这9部评论作品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以下特点。

  一、在评论中自觉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文艺评论的核心是运用什么样的标准和尺度衡量作品。不同的标准和尺度就会得出大相径庭的评价。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文艺评论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评论的方法、学风、作风进行反思,努力克服某些不合乎文艺规律的思维方式。这次《啄木鸟文丛》推出的9部著作,摒弃了曾经时髦的“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的思维模式,体现出了实事求是的思维路径,体现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这是可喜的变化之一。

  二、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这9部著作涉及不同的艺术门类,包括文艺理论、美学、文学、影视、美术、曲艺、书法、网络文学等领域,虽然评论的艺术形式不同,但可以看出评论家的整体努力,这就是评论话语体系的中国化,使中华美学精神在评论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评论文章,能够从中国文艺创作实践出发,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实现审美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评论话语体系,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这就是文化自信在文艺评论中的回归。

  三、文艺评论文风切实转变。文艺评论是运动着的美学,它必须具有实践的动态性与活态性,它是通过评论动态而传达的思想和美学。文艺评论要面向大众,就必须具有生动活泼的文体,具有深入浅出的文风,要接地气,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9部著作给我的另一个鲜明感受就是文风朴实,文字晓畅通达,可读性强,没有那种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概念空转、佶屈聱牙之“学术病”,摆脱了“学术八股”的束缚,这是评论文风的可喜变化。评论的思想性、科学性不体现为学术腔和八股性,而体现为实践性和生动性,因此,评论也是一种创作,也应当是一种美文。评论文体文风的转变,尤其是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性,是评论时代性、实践性的要求。

  四、评论锐气正在加强。四平八稳、面面俱到、长篇大论固然有其必要的一面,但是,评论更需要锐气。这些著作,都是对具体作品或文艺现象的评论,有的放矢,表现出相应的批评锐气。但总体来看,褒多贬少,锐气还需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的要求,无疑还是要进一步增强文艺批评的锐气,正气和锐气相辅相成,文艺评论就会更有力量,才能有力地引导创作、引领风尚。让我们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为新时代文艺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