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的创意融合,正让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大众所共享。例如,刚刚在四川闭幕的“天趣画境——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上,白石老人的《万竹山居图》从二维平面幻化为三维空间,以实景与数字技术景观融为一体,以当代化的视角成功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实现全新表达,彰显文化魅力。而这场视觉盛宴背后,体现的是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带来新的机遇。如果说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设计就是创新当中不可缺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基因。正是新颖别致、适销对路的设计,以多元的艺术形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催生了更多的艺术产品。
从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提升、产业提质的历史进程和规律特点来看,设计对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甚至提升城市软实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当今,艺术设计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中最具前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日益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国际上,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或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创意设计产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目前已有20余个国家把推动艺术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我国的发展布局中,同样把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工业设计城考察工作时提出“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能见到8000名设计师”的殷切期望。在视察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藏毯是一种特色产业,你们很好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契合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另外,在其他一些场合的考察视察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这对我国提升设计实力、发展艺术设计产业提供了更大机遇,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各省市(区)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大力推动创意设计等相关产业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果。北京、上海、深圳、武汉4个城市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设计之都”的称号。
艺术设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艺术设计产业全过程在社会文化体系下的生产机制创新,设计价值在供需高效对接中的市场化、产业化实现。然而,现实情况是,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市场经济管理机制尚不完备、行业规则不标准、政策扶持不到位,这些都成为艺术设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阻碍。
如何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制定艺术设计产业创新体系发展战略。需要总结分析现有的艺术设计产业规模基础,对产业资源优势进行深入整合,建立健全设计行业战略发展部署,促进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规模提升,推进数字信息服务等技术领域拓展和企业实力升级,强化设计质量提升和科技资源利用、技术成果推广,以实现宽领域、广覆盖、纵深化的行业发展联动和设计科技合作项目的密集化开展。
二是要坚持并力求内外兼修、协同发展。结合当下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应从行业自身入手,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型设计加强培育与打造。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从概念、研发、测试、制造、服务、营销等全过程构建融合机制。另一方面,应坚持“设计+”理念,拓展设计工作、设计行业向各领域各行业的渗透融入,在相互赋能中实现融合式发展,提升设计在相关行业和产业的“重用度”与“含金量”。
三是要创造有利环境。设计领域正处于由高速的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的价值提升阶段。我们必须用战略思维应对这一阶段面临的多种挑战和问题,加大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完善适应艺术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与环境。要加大对设计和品牌领军项目的支持,主动抢抓产品开发机会,注重品牌引领推动功能。同时要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职业资格的认证集中管理、统一执行,对设计创新领域的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与定向引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就要求要大力发展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锦绣蓝图已经展开,未来风光无可限量。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实践的视角看,艺术设计产业都将与时俱进、自强内功、展现价值、赋能万业,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作者系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