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市场换取技术向国外学习开始,到克服困难和局限推出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再到向着远方继续出发……3月26日,全总文工团原创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阶段性排演暨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李小祥、王俭、孙鸣笛、唐凌、宋青松、金圣权、姚连平等专家,全总文工团党委书记、团长钱磊,常务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陈思思,副团长王晓旌、刘兆余, 《逐梦》全体主创人员及部分演职人员参加活动。
《逐梦》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铁路工会百年以及中国工会百年,从中国高铁车头自主研发项目负责人陈雨虹及大国工匠群的视角讲述了中国铁路劳模职工艰辛探索、握瑜怀瑾、倍道兼程的崇高品质和积极实践。目前,经过两年多剧本孵化、5次重大修改,已于去年年底完成剧本创作,并经过数月创编和排练,将于今年5月下旬在北京首演,向2024年铁路工会百年以及2025年中国工会百年献礼。
活动首先邀请专家观看了该剧阶段性排演成果。全总文工团创编室副主任陈家全、《逐梦》总导演易杰分别介绍了剧目相关情况,部分演员进行了多个剧情片段的展示。从剧目片段和现有的剧情简介来看,《逐梦》由主体三幕及序和尾声构成,讲述了主人公陈雨虹带领广大铁路建设者一步步克服事业与家庭、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困难,最终走出一条属于中国铁路人自己道路的故事。通过中国铁路工作者的成长史,展现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血脉相承。
随后召开的研讨会上,主创团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逐梦》创作背景、剧本创编创排等相关情况,音乐、舞美、灯光、视觉设计等相关进展,并交流了创排感受。
《逐梦》项目负责人陈思思告诉大家,近年来,全总文工团文艺工作者持续深耕“工”字题材,不断创新主题性职工文艺作品创作路径,以实干实绩叫响“工”字品牌。陈思思介绍,《逐梦》于2020年开始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最终在众多题材方案中,选定了国家名片、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题材作为创作方向,于2022年开始申请立项,并组建主创团队,收集整理劳模工匠资料和中国高铁自主创新故事上百万字,深入中车集团调研采风,与数名大国工匠深入交流、广泛听取意见。陈思思直言:“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不断打磨一个主题,是创作文艺精品应有的态度。”今年3月,该剧已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相关主创人员从各自专业角度进行介绍,让大家对这部音乐剧有了更多期待。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李小祥很高兴看到全总文工团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新的转型,他说:“《逐梦》体裁的时尚性和市场性强,高铁以小见大,把人类文明进程的速度跟人物内心的情感糅合到一起,将精神内涵和人物情感有机结合,从细微处反映一个崭新的新时代。”编剧王俭指出,《逐梦》是全总文工团艺术道路上的大提速,“这部剧在当代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给了新时代的建设者一席之地,让当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奋进有它唱响的空间”。中国铁路文工团原艺术总监孙鸣笛表示:“《逐梦》彰显出全总文工团演职人员作为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时代画像,为建设发展鼓与呼,演员表演有精气神,引导更多人关注中国发展特别是高铁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唐凌对全总文工团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的诞生表示期待: “《逐梦》对于全总文工团来讲是一次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好机会,要塑造宏大的空间感,又要兼顾细腻的情感。”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宋青松期待《逐梦》能成为树立全国总工会文艺形象、塑造全总文工团艺术形象、展示演员风采的一部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