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丘2》海报
电影《沙丘2》作为科幻巨制《沙丘》系列的第二部,是媒体和粉丝高度期待的关键一部。伴随前期的宣发和自媒体的传播,《沙丘2》成功吸引了观众和媒体的注意。不过,对于去电影院打卡的观众或者期待观看恢弘奇幻故事的观众来讲,166分钟的时间必然是难熬的。
《沙丘》作为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科幻故事,难拍已成定论。知名导演大卫·林奇在1984年折戟于此,被批评不忠实于原著。导演丹尼斯·维纶纽瓦的《沙丘》第一部票房不佳,但这是“沙丘宇宙”的开篇布局。 《沙丘》构成的世界观、想象力影响了几代艺术创作者,其视角、价值和可能性已经被各类艺术作品解读或者延展。所以,从世界观设定、故事情节上必然不会有新鲜感。再拍《沙丘》,除了这是好莱坞剩余为数不多的大IP之外,想必也映衬了当下创作者对《沙丘》世界观的重新思考。
当下,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逼近临界点的焦虑不断蔓延,既期待又有对未知的恐惧。《沙丘》为这种恐惧和焦虑提供了一种解读,有对人们的焦虑困惑的纾解,也有对人们放弃人工智能再出发的思考。我们究竟是需要人工智能营造的被控制的确定性,还是能够勇敢面对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是很快就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如何,人类终究要独自面对自身的问题。面对世界的未知、资源的稀缺、命运的召唤和人性自身的弱点,依然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选择去推进和解决。空旷与孤寂、使命和感召、命运和选择、情感与力量,是义无反顾还是彷徨踯躅,仍然要聚焦到个体的选择。当然,这还是好莱坞经典的坎贝尔式“英雄之路”。
在这个语境下,再看《沙丘2》是如何呈现这一切的,对于我们如何欣赏这类奇观电影艺术是会有帮助的。
个性鲜明的光影艺术风格
丹尼斯·维纶纽瓦的作品有着鲜明、强烈的个人特质,从《降临》到《银翼杀手2049》到《沙丘》再到这部续作,始终践行着他“用镜头语言和画面呈现交代信息”的创作理念。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将精心雕琢的光影以及服、化、道的设计,统一嵌合进一个宏大的主题,以高饱和度、低锐度、细质感表达,耀眼又和谐。导演善于用巨物的强烈对比铺陈巨大和荒凉、讲述人们内在的孤寂和彷徨,呈现出人们对古典、宏大、秩序的迷恋,对未知的恐惧,对神秘的向往。
影片对光影和色调的运用堪称典范。作为故事发生的主阵地,遍布黄沙的厄拉科斯星球大部分时间是以土黄为主色调来呈现。但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情节、环境、时间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当哈克南人追击弗雷曼人时,色调转而变为大块橘黄色,并带有些许暗红色调,与枪战杀戮等场面极为匹配;当男主与契妮二人并肩坐在沙丘上惺惺相惜时,两人身后的沙坡渐渐暗去,而迎面连绵起伏的黄沙则呈现出明亮的特质,阳光以独特的角度洒在人物脸庞,赋予了他们深邃而富有层次的立体感,展示着男女主未来的无限可能,环境色彩与人物的心境达成完美契合。连绵不绝的沙丘、起伏的山脉以及荒凉的环境通过宏大的画面构图和视觉特效传达出荒凉和孤寂感,营造出恢弘和渺小的强烈对比。相较之下,哈克南星球则以极致的黑白予以呈现,其中充斥着锐利莫测的光影设计。菲德·罗萨成人礼无疑是影片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片段之一。由光滑流畅的线条构建而成的角斗场像极了古罗马斗兽场,其中强烈的明暗对比、黑白光影凸显了哈克南人的杀戮之心和权力之欲。
电影《沙丘2》剧照
参与叙事的音乐与声效
《沙丘2》音乐和声音设计对于背景的铺陈、世界观的呈现、情节的推进以及情绪的表达,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效果的极强质感与影片画面相融合,与角色情感、人物心路相契合,更与重要场景的呈现与表达相呼应,营造出逼真的氛围。
多次获得格莱美、奥斯卡、金球奖等配乐奖项的汉斯·季默,曾凭借《沙丘》第一部获得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在《沙丘2》中他又创作出多段主题旋律,在延续前作恢弘气势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悠远宏大、神秘莫测,表达了人物生存其中的曲折、疑惑和恐惧。汉斯·季默试图通过为不同人物营造更加细致、契合的主题创造更具生命力的音乐性格,如以细腻动人又极具生命热情的音乐铺陈契妮的坚韧和柔情,为冷酷无情的哈克南家族多配以具有金属质感的音色,而弗雷曼人出现时多配以激烈紧促的节奏。在铺陈男主角的音乐《Lisanal-Gaib》部分,尝试用电子乐加吉他呈现了一个复杂的“先知”形象。片尾曲《Only I Will Remain》,用女声吟唱的反复交织表现叹息与诉说,用亚美尼亚嘟嘟克笛的附和强调命运的客观和不可对抗,以管乐推进男主角内心的坚定,进而表现男主角最终奔赴宿命的决心。
影片对音效的运用也极为重视。片中充斥的风沙声、机械运转的呼啸声、呼唤沙虫的锤击声等,显然经过精心的调配和制作,解析度高,颗粒饱满。通过使用特定的声音效果呈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示烘托其心理情感状态,引导观众跟随角色的情感历程,引发情感共鸣。
《沙丘2》在音乐表现上十分出色,但较为遗憾的是音乐仍然被放到了较为辅助的地位。相对于汉斯·季默的能力来说,应当是有所收敛,这可能也与导演的要求有关。
被弱化的表演
《沙丘》系列电影为每位角色都设置了典型性格特征,人物的行动与情境紧密结合,角色成为作者表达观念和思想的“容器”,“人设”的表达和呈现已然超越了对“人物”的塑造。《沙丘2》拥有极其广阔的时空跨度,置身其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标签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保罗的挣扎和成长、契妮的勇气十足、杰西卡的刚柔并济、菲德·罗萨的疯魔弑杀等,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部电影中,演员的创作更加侧重于对“表意”和“表形”功能的呈现,演员的身体成为造型功能的一部分,传统的“表情”的功能退而其次。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演员的表演是服务于电影主题,服从导演需求的。由于导演更加关注使用光影阐释电影艺术,力图营造史诗感、宗教感,演员在导演的光影中构成了被表达的客体,演员表演也就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因此,整体看来,《沙丘2》的演员表演较弱,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表现力不足。不仅《沙丘2》如此,在好莱坞奇观电影中,演员的表演都是被弱化的。在这类影片中,演员的任务不仅仅是动作和对话,营造与空间的和谐关系成为表演任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自身亦是视觉奇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