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乐村》:
以细腻笔触谱写大爱无疆
栏目:黄金档
作者: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日前,在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项目,将镜头对准中国援外医疗队,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跨越地域、文化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影像将这一宏大叙事主题进行生活化呈现,描摹时代群像、勾勒生活细节、彰显文化自信,谱写一曲献给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赞歌。

  该剧取材于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将中国援非医生舍小家远赴他乡、播种希望与友谊的故事娓娓道来,彰显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人物塑造上,鲜活饱满地刻画了医务工作者的奋斗群像。

  剧中,以远江省第25批援桑纳中国医疗队为叙事主体,成员们来自不同医院、科室,虽然术业有专攻,但大家彼此扶持、齐心协力,获得了桑纳人民的信任与尊重。这些远赴重洋的中国援外医生,并不是脸谱化的人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性格弱点、价值选择、情感羁绊。如剧集开篇,外科医生马嘉为了破格参评正高职称、竞聘科室主任不顾大局、任性而为,职场受挫后,一度感到迷失彷徨,于是选择援外。原本的逃避之举,却在援非过程中,在与队长、队友、非洲同行的误解、矛盾不断升级又逐个化解中慢慢矫正了心态,最终理解救死扶伤中团队的重要价值。此外,当地医护人员的群像也很亮眼,如玛丽安是非洲新女性的代表,而马迪斯马斯最初对中国医生有所误解和戒备,后被他们的医者仁心和敬业精神所折服,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本土医生……真实立体的人物、个体成长的话题最能够触动人心,剧集打磨了医者群像,为观众呈现了成长和奋斗的真谛。

  在叙事风格上,《欢迎来到麦乐村》将宏大叙事主题拆解于细微之处、落脚于平实之中。中国援外医生的奉献与付出,不单是凭着一时兴起、一腔热血,更要在琐碎日常中、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保持初心,热忱不减。镜头将队员们远赴非洲、适应环境的过程具象化,把中国人与非洲人的交往、非洲大地的风土人情等,当作新鲜、形象、陌生的戏剧元素来融入故事构成,将中非文化的差异有意味地凸显,并用轻喜剧的方式呈现。如一些桑纳民众不喜面对镜头、驻地经常停水停电且饮用水匮乏、饮食单一,以及桑纳特有的气候、语言、习俗、文化等,都成为援外医生在高强度工作之外的生活挑战。于是,他们自己施肥种菜、修缮房屋、筹措物资以改善驻地生活;他们尝试去鱼市竞拍、跟当地医生学习语言,以此拉近与桑纳民众的距离。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等抽象式、高大上的词汇正是在这些生活化的细节中,润物无声地娓娓道来。不仅如此,影像的叙事节奏也张弛有度,医疗救治争分夺秒、惊心动魄,让观众屏气凝神、肃然起敬;生活日常则松弛诙谐,当地的热闹市集、隆重婚礼、阳光沙滩等场景尽显烟火气,场景切换之间,使影像的真实感更加突显,令观众笑中带泪。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欢迎来到麦乐村》以国际化视野,为中非观众提供了了解彼此的文化“窗口”。剧集以大量笔墨聚焦广袤的非洲大地,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能够全景式了解其独特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神圣的乞力马扎罗山、交警以舞步指挥交通尽显非洲人民能歌善舞、一批批医疗队见证了这里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蕴含在生活细节中的文化内涵最能触动人心,如桑纳人最常说的“慢慢来”,这代表着一种慢下来、享受生活的心态与方式,对于奔忙的中国医生乃至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中国观众而言,是一种别样的触动与体验。同时,在镜头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坚定步伐:中医在非洲广受欢迎、当地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汉语、当地市集摊主基于对中国医生的信任执意要免费赠送食物、当地商人越来越愿意去中国经商洽谈等情节不一而足,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力体现。正如剧中人物多次提及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援外医疗队,这也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文化浸润本就是潜移默化的,剧集将文化交融的印记一一捕捉,细腻地刻画在丰富的情节画面之中,让中非观众拉近心灵的距离,交流互鉴、尊重差异,书写了中非友谊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