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回归初心、铸就匠心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论坛综述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陈雨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初心是提炼生活开启创作的种子,匠心是培育精品造就大家的阳光。11月20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坛在福建泰宁举行,论坛设立“编剧初心”和“幕后匠心”两个论坛单元,邀请海峡两岸知名编剧、幕后创作者,通过演讲和圆桌讨论等形式,和大家分享交流两岸影视创作的宝贵经验,共话未来图景。

  初心论坛:创作因真情精彩

  编剧是内容之母,“编剧初心”论坛聚焦两岸影视编剧们的创作经验与心路历程。两岸知名影视剧编剧就创作理念、方向等内容进行现场分享交流。特别是围绕近年来涌现的现实题材创作、女性题材开辟、职业剧创新、慢生活剧作等新现象、新课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创会理事长汪威江介绍了台湾近年来影视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脉络原因和最新发展。他表示,这3年的沉淀与省思带给两岸影视从业者很多磨练,也让两岸影视交流积累了重启的能量。中国视协编剧委员会会长王海平分享了《大宅门》《正阳门下》的创作经验,表示影视作品虽然反映的是大院与大杂院里的故事,背后则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变迁。编剧李顺慈谈及创作《邓丽君传记》前,曾花一个下午的时间与父亲一起聆听邓丽君的歌曲,从中寻找创作灵感与思路,“我最初以为我创作的初心是对文字的狂热,但其实是为了宽慰和满足我的父亲”。

  论坛中,王海平、常江、张仕栋、徐速等编剧还针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真实与娱乐之间的平衡、AI技术进入创作、短视频带来的新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面对影视行业如今的发展形式,编剧们一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一代人也要有一代人的担当,要在纷繁的挑战当中探索出影视创作的新方向。

  匠心论坛:从幕后到台前

  不同于台前为大众熟知的业界大咖,影视创作中幕后人员的付出与匠心很少为大众所熟知。但其行业发展现状、人员理念和水准,往往是影响作品品质“最短的那块木板”和“最高的天花板”。

  在“幕后匠心”论坛中,平时鲜少在镜头前露面的配音演员、制片人、摄像等电视艺术工作者代表,共同分享交流电视艺术作品创作当中的幕后细节。配音表演艺术家刘大航分享了译制片配音中的心得。剧中人物用俄语喊出“乌拉”,翻译成中文台词为“万岁”,但是两个词在发音口型上有很大差别,在与导演商榷后,将“万岁”改为“冲啊”,在意思和发音口型上都更加贴合。雅晨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中国台湾的制作人阮虔芷,曾因饰演《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观音一角而走红两岸。她通过不同的案例展示了影视作品如何才能打动观众,并指出制作人应当秉持始终如一的精神,让作品永远与市场和人心结合。北京数字米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电影《孔子》《飞天》的CG总监米春林分享了虚拟拍摄技术在影视创作当中的应用,他表示虚拟拍摄用LED屏幕取代了传统绿幕,在带来全新效果的同时,也对拍摄者的“艺术+技术”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次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论坛聚焦电视艺术本源,强调“内容为本,创作为源”。中国视协编剧委员会秘书长武丹丹、副秘书长曲士飞等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