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是城市发展的机遇,要利用好它,首先要营造适宜木偶艺术的环境,让和其相关的各个环节、机构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合力”“影偶艺术的形式感、视觉化和玩法,使它具备把形象品牌化,从而打开市场潜能、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近日由北京市文联,通州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影偶大家谈”北京国际影偶论坛上,AVIAMA(国际木偶友好城市协会)主席克劳丁·勒杜与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分别阐述的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回应了本次论坛的总议题——“影偶艺术与城市文化建设”。
本次论坛分为主题发言和圆桌对谈两个部分。在主题发言环节,北京市文旅局二级巡视员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演艺资源、扶持政策、创作成果、节展活动、演艺空间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北京演艺的规划布局及前景,从宏观层面为影偶艺术融入北京文化生态、助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北京剧协副主席杨乾武细数了北京影偶艺术周6年的活动数据,并重申了艺术周的创办初衷。西班牙导演、演员大卫·祖佐拉以自己的作品为例,着重分享了他长达十几年的国际合作经历和经验,他表示,国际合作的意义是实现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而热情、期待、共同目标以及对艺术的一致见解是合作成功的关键。
圆桌对谈环节中,京津冀影偶剧团代表——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团长、书记宋永顺,唐山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皮影剧团副团长赵卫东,北京皮影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京伟分别介绍了各自剧团的建团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各剧团都强调了坚持传统和创新并举,利用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以及建立京津冀统一体,协同发展影偶事业的愿望。
关于演艺新空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小剧场专委会主任傅维伯介绍了即将于今年设立的演出新业态委员会,演艺新业态包括沉浸式表演、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创新演艺形态。影偶艺术的假定性、灵活性和亲民性使它在演艺新业态的开发上具有天然优势。通州区委宣传部文化中心建设科科长马学武正着手调研影偶艺术与通州区各个演艺空间的结合,他提议,让贴近群众的影偶艺术走进乡镇、社区空间,逐步培养文化氛围和演出市场,进一步推动北京影偶艺术周品牌发展与通州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中央戏剧学院偶剧系教授胡万峰认为,无论是影偶艺术的创新探索还是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伴随着北京影偶艺术周一同成长的中戏偶剧系,已为行业培养了70多位潜在的偶剧人才。随着他们逐步进入演艺领域,将会为影偶剧的创作和演出市场带来生机。在影偶艺术的未来发展上,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认为,关注国家政策及社会文化需求十分重要,应积极探索影偶艺术的创作与艺术、政策和产业领域的价值磨合点,从消费端考虑,进行艺术的创作和生产,从而实现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供给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