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暑期,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徽州文化成为游学项目的重要对象。在这些游学活动中,非遗成为学生们的“宠儿”,在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胡开文墨厂参观,见证松烟转墨块、石头成砚台的神奇;在杨文笔庄学习徽笔制作技艺,收获一支属于自己的毛笔;在宣纸制作车间体验捞纸,认识从纸浆到成纸的完整过程……参加游学项目的青少年可以在体验非遗中了解“文房四宝”起源、发展的知识和具体制作过程,领悟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的独特魅力。其实,徽州文化游学热只是青少年亲近非遗、感受非遗的一个侧影。今年暑假,带领学生参观、体验非遗的研学、游学、夏令营等活动十分火爆,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非遗之所以能进入学生的假期生活,与其生动有趣的活态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相较于日常严肃的课堂教学和略显枯燥的文字知识,非遗参观、体验过程更具娱乐性和审美性。例如,在体验徽笔制作技艺时,学生们可以接触到选毛料、去皮脂和绒毛、齐毛锋、掐笔头、披毛等实操过程,于手工制作中享受新奇感和愉悦感。另外,非遗作为时间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活态文化,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教育、科学和审美价值,并与个人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在人与活态智慧的互动中,自然能够获得别样的认知和生命体验。
基于非遗独特的教化功效,人们也渐渐将非遗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以非遗实现育人目的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让青少年充分体验非遗,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非遗在人与历史、自然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出来,体现了人类独特的精神活力。让学生体验非遗,可以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敏锐感受和新颖创意,让青少年感受非遗背后的审美、情感和温度,以此构建完满的人格。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充分体验非遗,有助于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贡献力量。非遗参观、体验活动将民族文化价值观等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已成为寓教于乐式地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另外,非遗参观、体验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情境的真实性和交互性。非遗研学、游学等活动多以带领学生走入地方自然和人文环境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探索、思考,体验者与相关群体的互动,也能够提高主动性和趣味性,助力教学互动更好地建立多方联结,让他们对活动的感知更深刻,学习过程也更轻松。
不过,目前针对青少年的非遗参观、体验活动仍需注意课程质量的提升。例如,在一些项目中,非遗传承人往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在与学生沟通和协调方面能力较为欠缺,于此可对传承人进行相应的培训。此外,参观或体验非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课程设计者相关,因此研学机构或旅游公司、传承人、专业教师等应多方协同,基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其“定制”研学课程,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
非遗参观、体验活动的本质在于,在让学生放松心情、欣赏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其自主实践与探索的能力、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良好素质。未来,需继续强化此类活动文化与教育性能的开发,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要注重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勤于反思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此类活动不断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持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