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被命名为“中国秧歌之乡”、这里是五音戏的发源地、这里清澈的泉水旁有着多样的民俗艺术表演……7月12日至15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中国艺术报联合调研组一行奔赴山东济南,深入商河县、章丘区、历下区实地调研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基层文艺发展、基层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百里家园尽舞台,棒花伞鼓展奇才。匆匆探马方离去,贯耳春雷滚滚来。”7月14日上午,调研组一到济南市商河县,便听到了热烈的锣鼓声,看到了欢快的秧歌舞队。商河鼓子秧歌,是一项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它组织严密、粗犷豪放、舞技健美、昂扬向上,被誉为“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更被列为“山东三大秧歌”之首。作为鼓子秧歌的发源地,商河县的960个村,“下到刚会走、上到九十九”人人都会扭,故而商河素有“中国秧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在现场观看了鼓子秧歌的精彩表演后,调研组在商河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商河县文艺发展情况的介绍,以及省、市、县文联工作情况介绍。3位鼓子秧歌代表性传承人也到座谈会现场进行了交流,详细介绍了鼓子秧歌历史源流、主要流派和风格特点。调研组对山东在探索鼓子秧歌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打造全龄层立体化活态传承体系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要加快秧歌博物馆建设、提升艺术审美、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建议。
五音戏是山东省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戏剧,也是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近300年的历史。五音戏唱腔婉转、妩媚,被誉为“北方越剧”。7月14日下午,调研组赶赴济南市章丘区,走进五音戏的发祥地——文祖街道青野村。在五音戏博物馆,各种五音戏发展史料、道具用品一一陈列,其中还有五音戏的数字化体验平台。通过五音戏传承人的深入讲解,调研组了解了五音戏的历史渊源以及当前保护传承情况。在章丘,调研组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实地参观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知新话大讲堂、乡村振兴展馆,通过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朴实幽默的语言,调研组了解了该村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和发展前景,以及文艺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
炎炎夏日没有阻挡住游客对泉城济南的热爱,7月15日,在济南历下区有着潺潺泉水的曲水亭街上仍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在这里,木雕、葫芦雕、编织、手绘、剪纸等极具民俗特色的橱窗党建商亭沿街而建,游客可一站式体验多种民俗文化。当日,调研组到曲水亭街进行调研,活灵活现的木雕、改良版的陶笛等民间艺术不断吸引着调研人员的目光,调研组更在现场观摩了一场魔术表演,在近距离观看的情况下,大家仍没看出其中的窍门,让人连连称赞。通过与民俗艺人互动交流,调研组对老济南民俗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到山东艺术学院、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及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三德范村等地进行了调研,并详细了解了曾荣获国家级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三德范芯子”的发展演变和传承现状。
同期,2023年中国文联理论研究部级课题重大项目“数字化赋能舞蹈艺术创作研究”在山东艺术学院立项,并召开开题研讨会。
通过此次多地调研,调研组对山东省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基层文艺文联工作以及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有了充分了解,认为山东作为文化和文艺大省,在人才队伍、精品创作、品牌打造、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两级文联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对接合作,共同做好传统文艺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和宣传推广工作,以实际行动助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