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要全方位体现历史和文化厚重感
——专访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p> 前不久,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这部1900年首演于罗马康斯坦奇歌剧院、被誉为普契尼20世纪初最成功的三部歌剧之一的世界经典,通过舞台视觉的全新呈现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p>
<p>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新制作歌剧《托斯卡》,是国家大剧院以首席联合制作方的方式与国内歌剧院在艺术创作上的一次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享艺术生产经验,特别是提高了舞美、服装资源利用率,开创了新时代绿色低碳制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响应世界剧院北京论坛精神,成为国家大剧院携手国内歌剧同行联合制作的有益探索。”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表示。的确,对于国家大剧院的艺术生产与艺术创作王宁有很多经验分享。</p>
<p><strong> 让更多观众了解世界经典</strong></p>
<p> 不仅与国内剧院合作,国家大剧院自建院以来还与世界著名歌剧院联合制作了多部世界经典歌剧,从歌剧本土化的联合制作尝试,到歌剧制作体系逐步完善,联合制作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外艺术机构的交流融合,而且丰富了剧院的艺术生产模式。据王宁介绍,即将于9月首演的德利布歌剧《拉克美》,就是由国家大剧院与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意大利维罗纳露天剧场基金会、美国洛杉矶歌剧院联合制作。</p>
<p> 而把世界经典歌剧制作成“国家大剧院版”也是大剧院的重要创作目标和方向。从建院排的第一部歌剧《图兰朵》,到旋律经典的《阿依达》,慢慢进阶到意大利以外的歌剧,如法国歌剧《泰伊思》《罗密欧与朱丽叶》、捷克歌剧《水仙女》……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共全新制作世界经典歌剧51部。 “‘国家大剧院版’在舞台、服装、道具等方面重新设计,使其更具现代性,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同时,也能提升国内歌剧艺术家驾驭世界经典歌剧的能力和水平。”在全新制作的过程中,国家大剧院也会邀请国外导演、演员等加盟,在王宁看来,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p>
<p> 此外,国家大剧院还致力于将多部世界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话剧,如《玩偶之家》《暴风雨》《威尼斯商人》《简·爱》《基督山伯爵》等,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历经几轮演出还是一票难求。</p>
<p> “这是国家大剧院‘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与国际接轨也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文化艺术平台的职能所在。”王宁表示,接下来国家大剧院将放慢步伐,对新排剧目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剧情是否符合中国文化,艺术形式观众能否接受,循序渐进地为观众推介世界经典作品。突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不仅体现在原创剧目上</p>
<p> 谈及国家大剧院的原创作品,“侧重历史传承,展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是王宁反复强调的。“尤其是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是我们原创作品的首选题材。”王宁说。</p>
<p> 王宁特别提到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林则徐》。“该剧将虎门销烟等历史叙事概括性表现,并将整部剧落脚在重要人物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物在具体情境下的意志与抉择。”在王宁看来,重要的历史不能被忘记,要让青年人认识到国家发展的每个重要历史时刻,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作为话剧《北京法源寺》的总策划,王宁当年与原著作者李敖以及导演田沁鑫一同推动了这部作品的舞台创作,这也是源于他认为戊戌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应该被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p>
<p> 建院15年来,国家大剧院在这一总基调下,制作推出了一批颇具“厚重感”的原创作品。在突出重大历史、弘扬革命精神题材方面,创作了歌剧《长征》《金沙江畔》、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在呈现英雄人物形象、弘扬正能量方面,创作了歌剧《党的女儿》、现当代舞剧《冼星海》;还有将历史题材电影搬上舞台的话剧《十字街头》《二月》,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经典剧目《赤壁》《天下归心》等。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在题材内容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形式上却大胆创新,独具现代风格,让人眼前一亮。</p>
<p> “国家大剧院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不仅体现在我们的原创剧目上,还体现在我们对于来院演出剧目的选择上,也不仅局限于舞台,还包括展览、陈列,以及大剧院的每一个角落。”王宁希望,观众进入大剧院,无论哪一个角度都能让大家看到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从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p>
<p><strong> 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strong></p>
<p> 今年四月,由国家大剧院多位艺术家组成的文化代表团到访南美,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期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阿根廷科隆剧院高等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共同奏响了李焕之、贝多芬、雅那切克等作曲家的曲目和《紫竹调》《良宵》《自由探戈》等中阿经典音乐作品。此外,歌剧电影《风流寡妇》与京剧《赤壁》的上演、多场大师课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中国与南美国家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与互信。今年下半年,国家大剧院还将带着儿童歌剧《没头脑和不高兴》和歌剧《贾尼·斯基基》走进新加坡、马来西亚。</p>
<p> 在王宁看来,“走出去”才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看到我们对世界文化的包容与融合。“‘走出去’不能仅限于走形式,‘走出去’就要有影响力。”</p>
<p>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也非常重视在线上“走出去”。目前,国家大剧院海外传播矩阵覆盖17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万海外受众,大剧院官方账号联合多家国内主流媒体,面向海外同步播出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p>
<p> 同时,王宁认为,还要“请进来”。他特别讲到这样一个故事。“疫情常态化后第一位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大提琴演奏家扬·沃格勒,他在排练时,音乐厅在上演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的苏州评弹,扬·沃格勒去看了全场,他激动地表示中国文化的感染力让他很感动,回国后会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介绍给他的朋友,让大家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宁提到的“请进来”,一方面是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世界,另一方面则是让世界走进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再传播出去。</p>
<p> 按照规划,今年下半年,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艺术中心即将投入运营,国家大剧院将形成“一院三址”的运营新格局。王宁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演出活动,提前筹划北京艺术中心开幕运营、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台湖舞美国际论坛等活动,反复打磨新制作剧目,持续办好品牌项目,以实际行动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大剧院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