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时代“好笙音”讲好中国音乐故事
栏目:新视线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青春律动 笙扬九天——梁景然笙独奏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

用新时代“好笙音”讲好中国音乐故事

  6月15日,由中国乐派华夏鹤鸣笙乐团、行乐室内乐团、“中国好笙音”公众平台、邓州陆福阁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青春律动 笙扬九天——梁景然笙独奏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举行。中国音乐学院一直以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见长。近年来,学校通过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启动中国音乐教学法三个阶段,全面梳理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融入专业学习当中,使“为乐”与“为人”结合,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笙乐教育是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分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笙演奏家李光陆在近40年的教学探索、研究中提出了“本位、多元、统一”的笙乐教育发展模式。该模式与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的理念契合,即坚持以人为本,在广泛交流中互相比较、促进发展,用开阔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从而建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提升国际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课程体系建设方针,大力培养中国乐派笙乐传承人,《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笙演奏主课课程标准》在李光陆的带领下全面梳理构建,完成编撰,并通过专家多次评审论证。本场音乐会即是《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笙演奏主课课程标准》优秀教学成果的首场展演。

  音乐会由李光陆任艺术总监,笙演奏家宋扬担任指导教师,青年古筝演奏家王宁担任导聆。担任独奏的是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笙专业2022级本科生、中国音乐学院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第一届青少年艺术展演中国乐器类(笙)个人青年组金奖获得者梁景然。据李光陆介绍,规划将在梁景然的本科求学四年中,每年举办一场不同曲风的专场音乐会,开拓笙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新观念、新导向、新航标,用新时代“好笙音”讲好中国音乐故事。

  本场音乐会共上演10首曲目,以群笙交响《晋调》拉开序幕。《晋调》是笙演奏家阁海登于1960年创作的一首笙独奏曲,素材源自于山西梆子戏,是一首充分体现出山西民间音乐浓烈乡土气息的乐曲,由李光陆改编编配为群笙交响的合奏形式,本场音乐会也为此作品世界首演。《傣乡风情》为笙演奏家王慧中创作的键笙独奏曲,展现了我国西南地区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幸福欢乐的生活。《喜运丰收粮》为一首传统笙双声部作品,由笙演奏家唐富根据东北地区的音乐风格创作,风格浓郁,色彩性强,技巧多变,是近现代笙演奏的炫技作品之一。《山寨之夜》是笙演奏家、作曲家张之良创作的一首笙独奏曲,在提高笙的演奏技巧难度、丰富笙的演奏技法、拓宽笙的表现力上有很大贡献。《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由著名作曲家陈钢所作,后被李光陆和陈硕移植改编为笙独奏曲,作品在移植后既兼顾原曲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作曲技法,又与笙特有的风格和演奏技法相结合。

  本场音乐会特别邀请了河南坠胡演奏家卢文夫、牛帅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笙独奏演员宋扬,行乐室内乐团笙演奏员凌博,中国音乐学院打击乐专业本科生王振梓共同演绎《大起板》。《大起板》是一首传统笙重奏曲目,由李光陆编曲,曲调激昂,融合河南曲子的音乐元素并运用传统作曲方式,通过传统笙丰富独特的演奏技巧,展现了鲜明的河南地域性风格。《秦王破阵乐》气势不凡,由何昌林译谱,张之良改编成笙协奏,运用了笙的各种技巧,仿佛重现了秦王李世民升帐、列队、攻打城池的壮观场面。键笙独奏曲《天山的节日》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此次演绎将键笙与手风琴相结合,很有特色,描绘出天山南北的人民在节日中的欢声笑语和热烈舞蹈的场景。键笙协奏曲《虹》由刘文金作曲,意在歌颂生命同大自然神圣的依存关系,梁景然完整演奏了乐曲“生命”“风雨”“彩虹”三个乐章。最后,华夏鹤鸣笙乐团的群笙交响齐奏《飞鹤惊泉》为音乐会划上尾声。这首李光陆创作的作品已成为笙独奏曲的代表,此次改编为群笙交响的合奏形式,融合了传统笙、加键改革笙、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等特点,作品在意境的营造方面更增加了纵深感,而在演奏形式上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的独奏音乐会,从策划到呈现,全程都是高质量的,这样的音乐会在整个笙界都是史无前例的。”到场观看音乐会的不少观众对此赞叹不已。而对于观众来讲,此次音乐会不仅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上的精彩盛宴,同时更呈现出笙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中央民族乐团笙演奏家朱瑞颇为感慨:“随着时代的发展,笙的演奏形式也可以不受到独奏或者合奏的限制,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认识笙这件乐器,毕竟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它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作为一名演奏者,我们都有义务为笙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