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歌的种子扎根到人们生活之中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值大理盛大的传统节日三月街盛会,苍山洱海间游人如织,来“赶集”的游客从全国各地涌入大理,共同享受节庆的狂欢氛围。相比往年,今年的三月街盛会更加热闹——5月4日至7日,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民协、云南省文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唱着情歌去大理——中国民歌展演·大理情歌汇”在云南大理举办,来自云南、广西、陕西、新疆、黑龙江等13个省区市、22个民族的260多位民歌手齐聚一堂,将热情洋溢的民族情歌带到了大理,动听的歌声流淌在大理的大街小巷,让游人流连忘返。

  一方并不宽大的舞台在热闹的三月街搭起。5月4日下午,来自白族、藏族、赫哲族、傣族等不同民族的民歌手带来了“中国民歌展演”在三月街的第一场演出,《阿布贺的天堂》《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欢欢喜喜聚一场》《凤凰情歌》……一首首动人的情歌响起,游人纷纷围在舞台旁,将掌声和欢呼声送给远道而来的民间歌唱家。“一阵歌声绕山腰,猎狗跑来把信报,狩猎的哥哥回来了,妹妹我跑去接獐狍。”来自黑龙江的赫哲族歌手齐艳华和她的搭档在三月街的民歌舞台上演唱了赫哲族民歌《狩猎的哥哥回来了》,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从遥远的东北来到云南,路程很远,但我们内心是非常激动的。非常感谢活动主办方,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传统民歌都有了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一曲唱完,走下舞台,齐艳华激动地说,这样的民歌展示活动对各族民歌手提升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除了热闹的三月街,巍峨壮观的崇圣寺三塔下、翠色欲滴的蝴蝶泉旁、游人如织的天龙八部影视城和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大理石馆中都有“中国民歌展演”的会场,虽然演出场地都不算大,但五个会场在四天的时间里共上演20场民歌演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游客纷纷在“唱着情歌去大理”的字牌前拍照,“中国民歌展演”的现场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点”。“此次展演活动本身就很有意义,展演选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通过演出活动让更多人对原生态民歌产生深刻感知,无论对于听众,还是相关从业者、专家学者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带动过程。”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陈红玲认为,此次“中国民歌展演”能有效推动传统民歌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人人参与,民歌的种子会扎根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唱着情歌去大理——中国民歌展·大理情歌汇”在5月7日上午举办了综合汇报展演,崇圣寺三塔下,普米族民歌《阿依嫫嫫》、广东兴宁竹板歌《客家山歌》、彝族民歌合唱《若么勒若遮遮嘻》、傈僳族表演唱《卜唐香·尼唐门》、漫瀚调《栽柳树》等20余个节目轮番上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展演是大系出版工程的社会宣传推广活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一项大型文库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的开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将全社会的力量整合进民间文学的发掘、保护和传播之中,共同推进民间文学丰硕成果的普及与对外传播工作的开展。”《美丽中国》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祝琳华表示。

  “作为大系出版工程的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本次‘中国民歌展演’既产生了强大的传播力,又能让那些来自于大山深处、茫茫草原及江河湖海旁的原生态民歌手充满自信,这是举办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歌谣组副组长朱智忠认为,要使民歌更深入地“扎根于民众心中”,除了进行更广泛的社会推广,未来还需要重视教育的作用,“要建构起一整套教育体系来保障原生态民歌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