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委约创作出版“12首钢琴前奏曲”——
叶小钢:
愿为“中国钢琴文献”贡献智慧和力量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王钰  来源:中国艺术报

  钢琴传入中国已有一百余年。1915年,赵元任谱写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是中国人创作和发表的第一首钢琴小曲,标志着中国原创钢琴作品的萌芽。1934年在上海音专举行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征集比赛催生了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百年来,先后涌现了《新疆舞曲》《黄河》《五魁》《多耶》《纳木错》等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植根中国的民族传统,又体现时代风貌;如何让传统文化观念与西方古典乐器在艺术上深度交融,使音乐作品充分展示音乐文化领域的中国智慧、展现全新的钢琴音声景观,是当代中国作曲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将倾心创作“12首钢琴前奏曲”,并于日前与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举办出版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上,叶小钢就即将创作的“12首钢琴前奏曲”创作构想,与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小龙等展开了深入交流。

  写前奏曲基于艺术上的雄心

  在叶小钢看来,无标题钢琴前奏曲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很高兴在自己作曲生涯中,恰逢这一极佳时机来创作对于任何作曲家而言都极为重要的“钢琴前奏曲”,换言之是“钢琴文献”。“纵观西方音乐史,钢琴前奏曲在19世纪、20世纪的钢琴音乐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听觉艺术的审美体验,拓宽了钢琴音乐所能表达的思想内容局限,刷新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广度和难度,在音乐结构形式上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非常卓越地表现了人类宽广的心胸以及心灵世界的无边无际,也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无限畅想、无限可能之空间,树立了极高的标杆。”叶小钢谈道,中国钢琴音乐历经百年沧桑,通过中国作曲家孜孜不倦的努力,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套曲和独奏曲,但在中国钢琴文献中,12首或24首前奏曲形式的钢琴作品至今仍未诞生(至少还没有出版),自己很幸运有机会对钢琴前奏曲这一形式进行新的创作。

  基于本次委约创作,叶小钢将采用西方古典音乐中的经典的前奏曲体裁,运用自身独有的作曲技术与理念,融合中国音乐材料、文化精神和美学思想,创作12首富有灵感的、具有高度个性的、体现时代精神的钢琴音乐新作。谈及“12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难度,叶小钢把它比作“一次站在悬崖边上的创作”,一个音都不容有失。他说,“写钢琴前奏曲就好像往自己脖子上绑一根绞索,因为没有一个音可以‘混’,没有一个小节、一个乐句可以马虎。我是很愿意给自己增加挑战的作曲家,接下‘12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委约,也是鞭策自己对世界的感知永远要第一线、第一手。写前奏曲是作曲家的一个梦,实际上是基于一种艺术上的雄心。”

  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新作

  在签约仪式现场,青年钢琴演奏家张越以精湛的技艺演奏了叶小钢一年前创作的钢琴曲《落花天》和肖邦的前奏曲,将作曲家钢琴音乐的创作思维和前奏曲体裁的独特之美呈现给在场听众。结合《落花天》的创作,叶小钢谈道,虽然前奏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体裁,但是他即将创作的“12首钢琴前奏曲”依然是中国风格。“风格来自作曲家的个人气质和习惯用语,取决于作曲家的音乐功底。如果作曲家完全是浸润于民族音乐长大的,那么他的音乐语汇肯定是民族音乐的语汇。比如《落花天》这首钢琴曲,就有着非常鲜明的广东音乐风格,在‘12首钢琴前奏曲’创作中,音乐语汇还会再突破一点。”叶小钢表示,由于自己出生于江南,籍贯广东,“12首钢琴前奏曲”的内容一定会与上述两个区域有关。此外,他对西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山东、内蒙古、北京、天津地区的社会生活与民间音乐很熟悉,都有可能成为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关于在前奏曲这一纯音乐体裁中,将如何处理这种纯音乐和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叶小钢特别指出,音乐的语言是共通的,作品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来源是民族民间音乐,并不等于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民族性”,因为作品的艺术标准永远是结构、曲式、演奏难度、音乐组织的缜密等。在叶小钢看来,能否获得创作的原始冲动源于作曲家的生活积累,能否把生活记录下来源于作曲家的技术,但是最后能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则源于作曲家的技巧。

  作为西方音乐史专家,刘小龙对“12首钢琴前奏曲”充满期待。他说:“‘前奏曲’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没有什么表意的名字,但从19世纪的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潮流以来,它已经变成一个可以由作曲家自由创作、承载心意、体现自己音乐梦想的短小精悍的体裁。叶小钢能够选择‘前奏曲’来创作,一定是有了极其丰富和全面的积累。叶小钢老师的创作一直是有着强烈开创性的,相信‘12首钢琴前奏曲’会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个人在时代、在钢琴音乐中间的所思所为,展现出内化于作曲家心中的中国之美、诗意之美。”

  探索中国音乐走入世界舞台的新路径

  作为音乐理论专家,张伯瑜就音乐出版与创作的合作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在他看来,本次签约不仅是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扩大签约作曲家作品的突破,也是一次音乐领域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尝试,意在探索中国音乐走入世界舞台的新路径,实现中国音乐文化交流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跨文化的交流,需要经历一个相互欣赏、相互融入的过程。中国音乐文化融入世界音乐,要有方式和方法,他们才能接受。相对于交响乐,钢琴曲可能是更加有效的途径。期待叶小钢的‘12首钢琴前奏曲’不仅成为中国音乐文献中的经典,也成为世界钢琴文献中的经典。”张伯瑜谈道。

  叶小钢坦言,中国现在的音乐创作相当繁荣,拿出一些中国作品到世界音乐舞台上而毫不逊色、中国作品能够真正进入到国外专业乐团的音乐季,才可能逐步在音乐领域建立起“中国话语体系”。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文化自信,需要中国音乐人的努力。回到已经启动创作构思的“12首钢琴前奏曲”,叶小钢表示他与前辈不同的是,西方古典音乐家的前奏曲大都创作于他们青年时代或中年时期,而自己的阅历与哲思使他对世界的看法相较于年轻时更为理智与冷静。“12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充分考虑演奏难度、时长及地域风格,希望这部为专业钢琴演奏家创作的作品可以频繁地出现在世界音乐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