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德艺双馨 勇攀文艺高峰
——中国文联首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研班第三阶段集中研修活动侧记
“其实有的演唱者是用技术掩饰情感表达的不到位,没有让技巧始终为情感表达服务。”青年歌唱家平安说道。
“这也是我们杂技剧领域一直在讲的技与艺要平衡的问题。”中国杂协副主席吴正丹说道。
“当技术变成身体本能的一部分,当舞蹈演员不再有意识地运用技术时,技术就不是技术了。”东方演艺集团一级编导周莉亚与平安、吴正丹讨论道。
3月27日举办的中国文联首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研班(以下简称领军班)第三阶段集中研修活动,课间休息时有这样一段关于艺术表达纯粹性的讨论,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现了此次集中研修“志于道”而“游于艺”的鲜明特征。从3月27日至31日,研修期间“思政理论学习”“文化通识与文艺创作”“总结与展望——学员自主学习”三大模块的学习,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周莉亚的授课以她创作的舞剧作品《咏春》《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为例,强调要深挖创作题材的文化背景、艺术地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选择舞剧艺术独特的情感切入点,并讲解了制作一台成功的舞剧的创作规律,在创作、运营、演出、技术和人才支撑等方面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与辛劳,还亲身示范表演的情绪和动作的细节,从而激发了领军班学员们重新思考创作者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领军班学员在第一阶段研修中观摩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该剧编剧、中国剧协顾问罗怀臻,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该剧总编导周莉亚先后围绕这部精品舞剧进行了立体而丰厚的授课。
研修期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在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授课中,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和本质属性、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方向、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引导领军班学员从多个维度看待中国文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党史专家、编剧龙平平结合电视剧《觉醒年代》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创作,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史’还是剧”“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怎样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让历史书上的人物活起来”等角度分享了创作经验,表达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最高境界的观点。
“前赴后继的革命者为了大爱放弃小家,现在许多年轻人或许有不同的想法,但实际上现在的社会主力军都是年轻人,他们并不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职责就是把一些向善向美向好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的心理更加安稳,引导他们对国家、民族,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有更多的担当,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3月29日,赴黄埔军校、中共三大会址参观学习后,平安如是说。
“近些年来,大家终于又开始围读剧本、从专业角度研究创作了。而有的年轻演员因为之前没有努力进行表演实践和经验积累,开始感到有些慌张。演员身在名利圈之中,什么是该选择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要时刻保持清醒。我从事影视表演的初衷是因为我喜欢用我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喜欢一个角色、一部作品。对于每个角色,我希望一直保持毛孔张开、头皮发麻的状态。或许这么多年来我留下了挑剧本的名声,但我刻意地保护这个初衷,不能让热爱的工作沦落成赚钱的手段。”在3月29日晚举办的“追求德艺双馨 勇攀文艺高峰”领军班学员临时党支部(扩大)学习交流会上,影视演员颜丙燕说道。会上,中国文联人事部主任郑希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李洪伟与学员进行了交流。
学员们还赴广东画院参观并聆听广东画院专业画家黄唯理关于“岭南文化”与“岭南画派”的案例教学,赴广东粤剧院聆听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所作的题为《传统文艺院团如何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案例教学。
学员们纷纷表示,经过3个阶段研修,不仅自身的政治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增强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了艺术理想,明确了创作方向,而且文艺创作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员间的艺术交流与合作也开花结果,例如,广东省舞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汪洌和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陈建忠分别担任总导演和总编剧创作的当代舞剧《万家灯火》,以“电与人类、光明之行”为主题,聚焦电力行业工人的成长故事和工作,正在进行试演。
截至目前,37名首期领军班学员中共有全国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及理事23人。受训以来,学员中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5人,入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选中国文联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最美文艺志愿者”2人,另有多位学员获其他国家级、省级文学艺术奖项和表彰。首期领军班面向学员资助扶持了22个优秀文艺创作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