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青年人走近戏曲以全方位的支持
栏目:艺论纷纷
作者:鲍亚林  来源:中国艺术报

  根据抖音日前发布的《2022年非遗数据报告》,过去一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达3726亿,获赞总数为94亿,80后、90后成为非遗传承主力军;而在各类非遗中,豫剧、黄梅戏、粤剧、侗戏等各种类戏曲艺术尤其受到热捧。

  过去我们常常抱怨,传统戏曲已经离青年越来越远了,年轻人不再喜欢戏曲。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戏曲同样能受到年轻人喜爱,青年并非不走近戏曲,他们只是缺少接触和交流的渠道。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戏曲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烈。

  的确,通过戏曲,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同时,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唱念做打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将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真实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内涵,能够满足青年人多样的审美需求。因此,在推崇多元化的网络时代,戏曲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和传承过程中,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于戏曲的扶持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在资金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借助各类节庆活动的契机,以戏曲下乡汇演、戏曲折子戏展演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戏曲。此外,很多文化机构也在积极地推广戏曲文化,为青年人提供戏曲培训、推动戏曲进校园等等,这些都为戏曲的推广、传承和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青年人主动走近戏曲,同时政府推动戏曲走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这两者形成合力。作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青年人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戏曲来传承戏曲文化,这有助于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创新和拓展戏曲艺术形式,为戏曲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戏曲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开始对中国戏曲产生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联网时代,青年人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他们可以更熟练地掌握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等技术,因此,以青年人为中介的戏曲传播,可以更好地向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间的“民心”交流。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戏曲艺术本身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发展和创新,以适应当下传播与接受的需求。具体来说,在保持传统“基因”的同时,也应该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推广方式:首先,可以尝试将戏曲与现代音乐、舞蹈、电影、动漫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形成更具多元化的戏曲艺术形式,如戏曲“音配像”及“戏曲电影”“戏曲动漫”等;其次,通过短视频平台等“热门”载体进行直播,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和接触戏曲文化;再次,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戏曲艺术的推广,学校可以将戏曲纳入学校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多接触和了解戏曲。

  总之,青年走近、热爱戏曲,是新时代文化事业强劲发展的体现。青年人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热衷,既有利于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我们应该重视这一文化趋势,并给予它全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