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崇德尚艺是根本
栏目:钟鼓楼
作者:张欣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随着电视剧《狂飙》热播,剧中“钟阿四”的扮演者含笑(前歌手,现用名为韩朴俊)因早期涉毒事件的被翻出而受到广泛关注,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2月11日,有网友爆料《狂飙》里的毒贩“钟阿四”扮演者韩朴俊为涉毒人员,该事件迅速引起大众热议,质疑“劣迹艺人”是否还能演绎影视作品,回归大众视野。很快,剧组发布了态度鲜明的严正声明,称始终秉持对涉毒零容忍态度,并保留对韩朴俊及涉及该演员聘用的相关环节进行追责、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剧组合法权益的权利。紧接着,韩朴俊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歌手含笑”就此事件进行回应,他声称自己当时“因为颈椎疼痛难忍,加之对新型毒品的认知不清,导致误食”,并且还向一线缉毒民警表示道歉。

  事实上,这一事件的发酵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其背后却涉及到涉毒等行为的“劣迹艺人”是否可以“复出”以及如何提高包括影视从业者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规范“戏外”行为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允许和鼓励曾犯错的公民改过自新,本身就是我们法治理念的一部分,体现了社会的人道与包容。但是,演员毕竟是特殊的职业,属于公众人物,即使我们包容其改过自新,也并不意味着公众人物的行为没有底线和红线。

  我国是世界上禁毒力度最大的国家,坚持重拳出击、清源断流严打毒品犯罪成为常态。在禁毒斗争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背后,是每年超过300名警察的牺牲,是每个缉毒警背后家庭的付出与支持。我国对于毒品犯罪,没有法外开恩,更没有下不为例!普通大众不能越过涉毒的“红线”,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更不可“踩雷”。

  前歌手含笑的“复出”不仅仅伤害了大众对文艺工作者的情感,更是触及到行业的红线。近几年,有的文艺工作者以缓解压力、寻求灵感为由吸食毒品,又企图以各种方式“复出”,对于触碰法律底线的艺人,任凭巧言令色、诉苦卖惨,都应该激浊扬清,惩前毖后,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抵制其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复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文艺作品能够给人以强烈饱满的视听感受,净化人的心灵,对人民群众精神层面有着巨大的影响。文艺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温润心灵,起到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作用。名气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我们应该讨论带着污点的劣迹艺人是否能向公众传达正能量,也要剖析演员对某个角色的扮演和其曾经的劣迹行为实现“并轨”后,其自身劣迹带有的负面影响和塑造角色传播的积极影响是否存在调和的可能,而公众又是否能够接受演员带着污点在作品里所传输的价值观念。大众对“劣迹艺人”“复出”的“不买账”恰恰说明我们需要好的文艺作品,更需要文艺工作者正身为范。文艺工作者唯有不踩法纪红线,坚守行业底线,筑牢行为防线,以良好形象、优秀作品服务大众、回馈大众,才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喜爱。

  这一事件给影视行业的警醒之处在于,要严把选人用人关,对艺人选用既要“观其舞,知其德”,更要“知其德,观其舞”,要坚持德才兼备,更要注重以德为先,不能以“他不说”代替选人甄别,也不能以“我不知道”搪塞大众质疑,更不能以“紧急澄清”逃避失察之责。只有明确监与管、选与用之间的责任,确保清风正气,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发挥以文化人、以文培元, “高台教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