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望·小萝卜头》看新媒体时代
杂技艺术的突围之路
栏目:北京·艺评
作者:祝鹏程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很多传统表演艺术,如杂技、曲艺等,均面临着进一步革新的问题。戏剧化则成为重要的实验方向,即通过戏剧化的编排,将原先的艺术形式组合编排成为一个完整的戏剧形式,以适应新的展演方式,满足观众对于新技术时代的表演艺术的期待。</p>
<p>  在杂技界,近来在编导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意识和观赏性的杂技剧,极大地拓展了杂技艺术的表现力,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北京杂技团于近期推出的《春望·小萝卜头》就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作品,该剧以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为主角,展示了他和狱友勇于和反动派作斗争,巧妙为党传递情报的英勇事迹。在杂技剧的编、导、演过程中,已经积累下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为新媒体时代杂技艺术的突围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笔者想以《春望·小萝卜头》这部杂技剧为例,对杂技剧的成功经验略作探讨与总结。</p>
<p><strong>  以剧带技,技为本位</strong></p>
<p>  在历史上,杂技在很长时间里和戏剧有着紧密的关系。古代的“百戏”将各种杂技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台综合的大型演出。近代以来,随着舞台化和体制化改造的推进,这些艺术才逐渐被“提纯”并独立出来。当下的杂技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的回归和超越。它既吸收了“百戏”传统将各类节目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提升了节目的整体效果;同时又采取了以剧带技的编排,以戏剧将各种杂技勾连起来,有效克服了舞台“提纯”所造成的艺术的割裂化。</p>
<p>  《春望·小萝卜头》经过编导的精心编排,以码头遇险、狱中抗争、集市协助、传递情报、美好梦想这几部分,串联起了小萝卜头和狱友们积极参与地下党的事业并最终献身的一生。在这一过程中,将各种杂技艺术,如爬杆、钻圈、绸吊、皮条、蹬人、空竹、中幡、舞狮、转盘、飞叉、手抛技、软钢丝、集体造型等有机地融入到了剧情中,并借助这些技艺呈现出时而跌宕紧张、时而充满谐趣的剧情。以剧带技,充分地发挥了戏剧的叙事性,克服了杂技作为造型艺术,弱于叙事和抒情的局限性。</p>
<p>  重要的是,编导们并没有忽略杂技作为突破人体极限的造型艺术的本体特色。剧情的设定与杂技的安排结合得极为巧妙和妥帖,将杂技的本体特色与剧情的需要做了高度的融合,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编导根据杂技艺术自身特征来设置相关情节,如以爬杆来表现地下党员与反动派的周旋过程,以走软钢丝表现疯老头传递情报时的惊险与谨慎,以中幡和舞狮来表现市井民间的欢快情绪,以空竹来表现梦境中的轻盈欢快,在描述狱中斗争时,采取正反角色空中绸吊的形式,再配以激昂的音乐,展示出互相斗争的场景。这些杂技表演以情带戏、以情显技,高度符合剧情的需要,既没有单纯地流于炫技,也没有因情节需要而损害杂技艺术的本体特征,同时还有效地起到了引导剧情节奏、调节观众情绪的作用。</p>
<p><strong>  宏大题材,独特视角</strong></p>
<p>  要想打造出一台好的杂技剧,仅有形式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精心的设计与淬炼。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积淀下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他们坚持以文艺反映现实生活,又选取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之,兼顾思想性与趣味性,从而获得了社会效应与受众面的双赢。</p>
<p>  《春望·小萝卜头》的成功也离不开这一经验。整部剧的立意非常“高大上”,表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不畏牺牲的精神,但在具体题材的选择和编排上,又没有沦于单纯的灌输。主创者选择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小萝卜头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既参与了解放全中国的斗争,又保持着童真童趣的孩子气。以他为整部剧的核心人物,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儿童的视角出发,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宏大题材,可以有效地兼顾作品的主题思想、教育意义与娱乐价值。</p>
<p>  在剧中,我们能看到对爱国热情和革命意志的直接表现。如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文化,自豪地写下“中国”二字,他无惧艰险,协助狱友对抗狱警,冲破重重阻力传递重要情报。更让人叫绝的是第四幕,这部分以小萝卜头的三个梦境组成,分别表现的是和父母的感情、在森林里和精灵玩耍、对丰衣足食的生活的追求,对应于小萝卜头对亲情的渴望、童真和对新中国的期待,整体节奏也较前面的斗争部分更加舒缓欢快。这一充满童真童趣的设定,有力地拓展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在大时代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的梦想,让小萝卜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以最为具象的方式让观众明白了革命的目的。在宏大题材与独特视角的结合下,这部作品拥有了更多的人情人性。在现场,我们能看到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观赏,趣味盎然的剧情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p>
<p><strong>  声光电化,恰当使用</strong></p>
<p>  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当下的舞台艺术更加多元炫目。为了强化舞台效果,很多表演增加了声、光、电、化等一系列新技术。在杂技剧中,新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些技术的使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遵循恰当与适度的原则,不能因过分依赖技术而掩盖了杂技艺术本身的光辉。这一点,《春望·小萝卜头》做出了榜样。</p>
<p>  该剧不但使用了投屏技术来介绍故事、交代剧情,还使用投影、音响等多媒体制作,从视觉和听觉上努力还原剧中的场景,将瓢泼大雨、人来人往的集市、汹涌的嘉陵江呈现在观众面前,配合自动化的杂技道具,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技术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烘托剧情和气氛中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萝卜头在狱中向黄将军学习写字时,剧场上随之产生一连串“中国”的字符,以及自由欢欣的人间百态;再如漂浮在他梦境中的五彩城堡、精灵怪兽、珍馐美味,更是为小萝卜头冰冷的监狱生活注入斑斓的梦幻色彩。在新技术的烘托下,展现出一个普通孩子的天真烂漫与奇思妙想。同时,这些技术的使用是恰到好处的,并没有流于花哨和泛滥,从而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春望·小萝卜头》的场景设置和技术使用精致而不豪华,混搭形式复杂而不芜杂,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为讲好故事、凸显技艺服务的,并没有损害杂技本身的艺术形式,妥当地处理了形式和内容谁主谁次的问题。</p>
<p>  杂技剧是杂技与戏剧的有机结合。作为杂技艺术的综合性呈现,《春望·小萝卜头》对传统杂技加以主旋律化的提升,再加上文艺化、戏剧化的编排,呈现出更高的文化内涵,积极的主题和流畅的叙事将杂技的精彩进一步放大,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极具舞台观赏性。或许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为成功的杂技剧开出一个“最低限度”的配方表:在创作立场上,要坚持确保杂技的艺术本体特征,做到以剧带技,技为本位;在创作视角上,要关怀当下,积极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同时要找好民众喜闻乐见的表现角度,平衡主旋律与趣味性;在新技术的使用上,要做到恰到好处,确保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讲好故事为终极目标。当然,在此之外,还需要优秀的演员、精到的技艺、默契的配合,等等。</p>
<p>  《春望·小萝卜头》将杂技融入剧情叙事,辅之以诸多新技术的表现方式,以全新的手法创编出了一部既反映大时代的精神,又具有童真童趣的精品杂技剧,为杂技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突出重围,推动传统杂技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p>
<p><strong>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strong></p>
<p align="right"><strong>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特约刊登</strong></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