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田河村:不耍社火怎过年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实习记者 冉丹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红灯笼,鞭炮声声,狮舞龙腾,社火秧歌……正月里来,甘肃陇南这片“陇蜀之城”年味儿正浓。

  作为秦文化重要发源地的陇南,“大戏”秦腔在春节期间必不可少。戏台上,响遏行云、高亢激昂;戏台下,喝彩叫好、热情洋溢。戏里戏外,群众对春节热闹祥和的欢喜之心和对新年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随着西北人民耿直爽朗的性格在阵阵唱腔中声情并茂吼了出来。一时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满了戏台前的广场。“我们甘肃的老百姓太喜欢秦腔了,他们不但会看,自己还会唱。”演出团团长介绍:“接下来还会带来《玉堂春》等秦腔经典唱段,每天‘一本加一折’,群众喜欢的,我们都要想办法满足。”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怎过年”。在甘肃,农耕文化衍生出祭天,祭祖,祭山川、土谷之神的兴盛仪式,民间传统民俗活动——社火就起源于此。歌如潮、花似海、鼓阵阵、舞翩翩……正月初六,陇南徽县田河村社火队正在为晚上“出庄”的第一场演出紧锣密鼓地彩排。排练现场,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大头和尚等民间表演轮番上阵,不仅仅呈现出宝贵的民间艺术和多姿的群众文化生活,更体现出了阖家欢乐、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新风貌,是年味儿,也是乡愁。“腊月里来哎哟,满一哟年啊……”社火曲、甘肃省级非遗——河池小曲声声入耳,从内容、形式到题材、唱腔,无一不展示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乡村大舞台,群众是主角,演的是乡亲,唱的是乡音,舞的是乡情。田河村社火“头子”桑积富既是这支社火队的组织者,也是陇南市级非遗徽县山歌传承人,今年春节隆重的社火演出让他格外兴奋:“我们的队员都是‘农民艺术家’,会打鼓的打鼓,会唱曲儿的唱曲儿,实在没有表演才艺的也争着抢着来动手做社火道具,老人们只要身体好,都想加入,想把快失传的传统社火传承下去。”近年来,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备受追捧,社火表演也通过直播形式走入千家万户,经典唱腔口口相传,凝聚起了热爱传统社火的人们,每逢春节期盼着传统年俗文化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