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谋土林的满眼金黄,到东川红土地的壮美赤色,滇中高原仿若大地的盛宴,重重壮丽令人心醉,也成为七彩云南的经典注脚与缩影。从东川红土地一路往南,海拔逐渐降低,行至云南玉溪的澄江市,特意来看一看美丽而又低调的“宝藏”湖泊。
滇中抚仙湖,古人称“琉璃万顷”,意即万顷碧波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记者到访的时候赶上断崖式降温又是阴天,云层压得很低,光线暗了下来,抚仙湖被一层黯淡的云层所笼罩,越冬栖息在此的成群的红嘴鸥或休憩或迎着大风在湖岸边盘旋,还有戴胜、白鹭等悠闲地在湖边觅食,令人驻足流连。
抚仙湖的良好水质,离不开对它的保护。记者看到岸边经常有穿着橙色工服的清洁工作人员在打捞水草,清理垃圾。据了解,这些工作人员中有不少就是之前居住在抚仙湖周边的村民,近些年为了保护“高原明珠”抚仙湖,当地强力实施了“湖泊革命”,不少村民又回到了湖畔做起清洁和保护的工作,问起他们,语言都很朴实,“这么清的湖水不想让它变脏”。
对于这万顷碧波的珍视体现在很多具体的言行举措中。澄江市规划馆就设立在抚仙湖湿地公园中,安徽姑娘彭子君作为讲解员,抚仙湖成为她每日向游客们宣讲的对象,“抚仙湖是云南乃至全国的淡水湖中极少未被污染的湖泊之一。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规划馆中,一些黑白照片也把抚仙湖曾经的污染问题展示出来——湖体长期封闭运行、补水不足,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还有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矿企业污染等情况。记者观察到,湿地公园中特别设有澄江市“湖泊革命”指挥部。2021年8月,玉溪市开始实施“退、减、调、治、管”5字方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一场“湖泊革命”,探索闯出抚仙湖流域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子,努力打造成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党的二十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写入党章。为国护湖、惠泽子孙,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抚仙湖,守护好这万顷碧波,让滇中大地上这块巨大的“蓝色琉璃”更加明澈剔透、深邃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