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攀登电视艺术新的高峰
范宗钗(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伴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幸福中国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中国文联的指导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面向全国重点征集党的十八大以来真实反映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优秀纪录片作品,推选出了一批重量级的小康题材优秀纪录片,汇成了一部记录小康奋斗历程的国家影像志。
为进一步发掘典藏作品的文献价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于2022年4月启动了《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编纂工作。邀请了20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分别撰写了评论文章, 20余位典藏作品主创代表撰写了创作手记,与典藏作品解说词一并汇编成集。形成了共5册,合计188万余字,史料详尽、内容厚重、文字优美、装帧精致的丛书,以视听和文字魅力兼具的独特形式致敬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史诗。本书的出版,是对中国纪录片电视人主动作为,承担起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责任的褒扬,必将以弥足珍贵的史料、美学、科研价值永久流传。
中国视协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团结凝聚、引导激励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电视创作中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电视艺术精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艺术史学价值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中国人民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集体实践,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过程中,中国电视纪录片工作者和电视艺术家也在同时利用电视纪录片的影像手段,及时地将这场令人感动的小康社会奋斗史实记录下来。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出版,特意将优秀的小康社会奋斗纪实影像作品中的解说词、艺术家们的创作体会,以及相关专家的评论等文字资料,汇集成五卷书出版,连同小康社会纪录影像中的优秀作品一道,纳入国家图书馆典藏史册中。这些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见证价值和艺术史学价值。
这套丛书具有重要的艺术见证价值,它通过汇集优秀的纪实小康影像作品中的相关文字部分,可以让感兴趣的社会观众进一步品评和回味决战脱贫攻坚的宏伟史实本身,从中获得新的更深入的体会。而与此同时,相关电视纪录片研究专家群体,也可以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新的研究,发掘其中蕴含的电视纪录片艺术价值。
不过,比较而言,这套丛书更重要的价值还是应当归结为它的艺术史学研究价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史学传统深厚的国家,有着历史“实录”的久远传统,这次一边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小康奋斗历程,一边及时摄制其纪实性影像,将史学意识灌注到摄影纪实行为中,同时又及时组织力量对这次纪实摄影作品展开研究,体现了双重史学意识:一重史学意识是及时用影像以纪实方式反映小康社会奋斗历程,另一重史学意识是同样及时组织评论力量对作品展开评论。这套丛书的编撰,及时地汇编起小康社会纪实影像中优秀作品的文字资料,为将来电视纪录艺术史书写提供珍贵的第一手可靠资料。
这一新成果的产生,缘于中国文联和中国视协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有组织艺术研究。这些工作经验值得各协会和各地方文联进行推广。
时间有痕,小康有声
丁亚平(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付梓出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修史立传,通过对时代政治、社会现实、文化心理等丰富层次的细致呈现,使人们透过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历程,产生共鸣,理解和认知内蕴其间的人文价值与时代意义。
所谓“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的创造,体现出中国制度的内在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正是《阿土列尔日记》《出山记》《大众村的故事》《闽宁纪事》《雪莲花开——对口援疆纪实》等实实在在的目标,凝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温度和质感,以“攻坚”之勇擘画“脱贫”之伟,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谱写了小康社会的新时代画卷。
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实现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流动”的中国在时间的印迹中不断发展壮大,勾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时间有痕,小康有声。《见证》以真切的视角见证了“流动”的中国,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见证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同时,从更长远的目标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小康影像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阶段的标志性现象,它的国际传播,是认识中国与传播中国及理解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构造的重要途径。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影像生态与世界影像史,不可能由某个单一区域、国家、历史时期的生态与形态决定与书写,民族影像必须经过丰富跨文化的转译和交流才有成为世界影像的可能。《见证》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成果,指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内容,期待该丛书的出版,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与效果。
保存国家民族历史记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张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2021年12月,中国文联、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视协、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了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主题的纪录片作品,征集并推选出《大国小康》等一批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的多部作品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进程的历史记忆,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成为国家文献库的组成部分。
时隔一年,在庆祝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中国视协编纂推出了《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对20部优秀作品进行收录、阐释与生发,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给中国,也展现给世界。这套兼具文献价值和传播价值的优秀丛书,既是奋斗的足迹,更是历史的鉴证。
作为国家总书库和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图书馆履行着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始终践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国家图书馆不断适应时代需要,推出纪录片典藏计划,建立起纪录片收藏与服务体系,为国家典藏历史、保留民族记忆。此次《见证》入藏国图,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小康奋斗历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会保存好、利用好这套丛书。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和中国视协联合主办、共同指导了“新中国70年纪录片盛典”“见证伟大的抗疫精神——中国同心战‘疫’纪实影像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成效显著,成果颇丰。希望我们双方继续携手,共同搭建国家的纪实影音文献收藏体系,开展纪录片的保存与传播,为保存国家民族历史记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民族文化自信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见证奇迹 典藏历史 推动学术
康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是一套大书。
一是大在主题。小康之梦做了几千年,终于在今天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堪称史诗般的奇迹。纪录片工作者以高度历史使命感,记录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精选10部长片和10部系列片入藏国家图书馆,并将这20部作品转换为《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见证了大奇迹、典藏了大历史、沉淀了大气象、彰显了大格局。这20部作品,既有从整体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叙事,更有从历史进程细部特别是从个体命运的描摹来记录巨变;既有立足本土的丰盈叙事,也有面向世界讲述全面小康中国故事的生动表达。这些作品记录了全面小康的丰碑,收录它们的这套大书,成为这丰碑的重要注脚。
二是大在创造。从趋势来说,在影像为王的时代,将影像文本转化为文字文本,是“逆潮流而动”;从难度来说,将影像文本转化为文字文本,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而丛书却成功实现了这个转化,原因有二。一是科学的转化方式。丛书并没有简单地将纪录片的影像文本直接转化为解说词式的文字文本,而是采取“解说词(故事梗概)+创作手记+文艺评论”单元式架构。解说词(故事梗概)是对纪录片影像文本的“再纪录”;创作手记由最了解作品的主创谈创作体会和作品背后的故事,是对影像文本的“延伸”;文艺评论由业界专家精心撰写,是对影像文本的“阐释”和“发现”。由这三个部分,提供了迥异于影像文本的“观看之道”,彰显了丛书的创造性。
三是大在示范。专业性文艺界人民团体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特别是开展理论评论工作,是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国视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全面回顾新时代十年电视艺术的系列研讨会和《电视艺术这十年》的出版,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和《见证》的出版,就是这种创新的生动案例。它们的成功表明,学术立会应该成为协会整体战略的重要维度。
见证历史,记录思想
杨乘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由中国视协组织出版的《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视艺术工作者围绕主题主线创作,用纪实影像作品倾情讲述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故事,展现了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积极投身时代、拥抱生活、感悟人生,以责任和担当精神,努力以纪实影像的方式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套丛书的推出,既是专论我国纪实小康影像创作的一部体量宏大的巨著,也是中国视协代表全国电视艺术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留存历史,树立典范。这套丛书以“史册”的方式,记录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与不凡的小康社会建设实践,展现了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思考。这套丛书体现了中国视协高度的政治站位、历史主动精神、自觉的使命担当,精选纪实小康的精品佳作,传播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铸就不屈不挠之精神,传承生生不息之力量的脱贫史诗,为历史存真、为时代立传。
体量宏大,内涵丰富。这套丛书分成前后两个部分,从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参评的380部影片中,精选出来10部长片和10部系列片,每一部作品都包含了解说词、创作手记和专家述评,五卷本188万余字体量宏大的巨著,以丰富的内容构筑了新时代电视文艺评论的最新成果,闪耀着对新时代电视文艺创作的情怀和思考。
总结深刻,思考深入。这套丛书精选出来最具代表性、艺术性、思想性、传播价值的20部作品,邀请20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分别撰写评论文章, 20余位典藏作品主创代表撰写创作手记,这些精彩文章,有视野宏阔的思考评述,还有基于创作实践的深入总结,既有思想高度、思维广度,又有内容深度、信息密度,赋予了这套丛书历史性、现实性、学术性、思辨性等突出特点。
为人民立传、为时代做著
张延利(中国纪录片网总编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笔墨当随时代,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过程中,广大纪录片人始终在场,留下了如《敢教日月换新天》《山河岁月》《人民的小康》《摆脱贫困》《闽宁纪事》等一批存续历史情怀、弘扬时代精神的优秀小康题材纪录片。
在记录间感知时代,在典藏中存续情怀。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作为中国视协的品牌活动,已成为行业领域的年度盛事,而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作为第十五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视协的精心组织下,不仅将反映全面小康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优秀纪录片作品,纳入国家图书馆进行典藏,汇成一部小康奋斗历程的国家影像志,还组织编撰了《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通过专家评论、创作手记、解说词等多种方式,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进一步发掘典藏作品的文献留存与社会传播价值,为后人留下关于新时代小康的关键史料。书的完成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短视频、超短视频的方式,把书中、作品中的精彩内容在互联网平台做进一步传播。
尽管发展到今时今日的纪录片早已成一门综合的影像视听艺术,但追根溯源,纪录片最早被视作是一种影像文献,具有鲜明的史料文献价值,而这一属性依旧是纪录片的本色。纪录片的真实价值,使其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的光影档案。同时,由于纪录片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赋予了它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社会传播价值的多重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并阐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相信,未来在中国视协的坚强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广大电视人、纪录片人必将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新征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