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IP”助推传统越剧破圈
栏目:观察
作者:刘星语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当下,屡上收视热榜的《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引发大众热议。浙江卫视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借助自身流行音乐综艺节目品牌《中国好声音》的影响力,推动具有“第二国剧”之称的越剧传统戏曲向大众文化转变,打造了一档颇有影响的《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经典国潮戏曲综艺。在新时代语境下,它为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多圈层多年龄段的大众吸引力和传播力,提供了新思路。</p>
<p>  曾几何时,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越剧,因创作主体、视听传播样式和人们接受方式等方面持续新变,本就小众化的这一戏曲剧种,其立足版图和生长空间不断受到其他文艺种类的挤压,面临着严重萎缩的窘境。面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新场域,浙江卫视节目中心把目光转向《中国好声音》这一成功音乐综艺品牌范例,分析传统戏曲综艺与现代音乐综艺的差异性和共通点。《中国好声音》是一档紧贴时代、创制理念新颖的音乐专业励志评论性综艺,深受大众喜爱,在业内外有着良好的口碑,持续十年不衰。他们借此音综品牌优势和成熟的“导师制”“评审制”等基础赛制,并蓄优化,创新创意,以“寻找越剧新生力量,传承中国戏曲文化”为主旨,打造《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汇集了众多流派与角色行当,实现越剧综艺化呈现,依托日益多样化的视听传播媒介,增强越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让越剧从小舞台走出来,引领更多受众充分体验视听文明时代越剧的艺术魅力。</p>
<p>  节目组之所以把“导师制”作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的灵魂,就是让传统越剧不至于在这种时尚的音乐综艺舞台的模式里变味走样,确保戏曲综艺的传统文化成色。节目组所邀约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茅威涛、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得主方亚芬等导师,都是越剧界艺术观点鲜明、造诣颇深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凭着数十年的越剧艺术实践经验,对选手的艺术表现和潜力有着极强的洞察力,有利于优秀选手从这档节目中脱颖而出,为越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他们还邀请了一级演员陶慧敏和知名三栖明星郑云龙“跨界”担任战队导师。陶慧敏系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演员,曾出演越剧《五女拜寿》《杨乃武与小白菜》《福禄双全》等走红影视剧;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新人主角奖的郑云龙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演过音乐剧《我,堂吉诃德》《阿加莎》,以及领衔主演越剧电影《柳浪闻莺》和《非凡医者》等多部影视剧,是一个横跨音乐剧、话剧和影视的颇具影响的多栖明星演员。他俩在各自破圈的多个圈层里,都有着雄厚的粉丝基础,在这档越剧综艺节目中担任“跨界”导师,不仅在传承越剧传统艺术的事业上,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也运用这一越剧呈现形式,将越剧艺术的触角伸入“现代粉丝群体”,从而带来流量热度,进一步扩大了越剧的大众影响力。</p>
<p>  众所周知,一套科学规范的评审制度,是确保竞演性综艺节目公正性和专业性的法宝。《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节目组为确保传统戏曲综艺在现代音乐综艺的模式里得到良性传承和发展,在“越剧特别季”的策划阶段,就针对越剧的传统艺术特质,形成了一整套竞选规则。在“听音转椅”盲选阶段,“越剧特别季”节目组依旧采取《中国好声音》的标志性“转椅”方式,选手出场演唱时,导师背对舞台,只有听到自己心仪的歌声时,方才按下按钮。如若选手获得一位导师转身,即可直接加入该导师战队;若是获得超过一位导师转身,则选手拥有反选导师战队的权利,导师之间便需通过自述本战队的竞争优势,吸引选手入队。这种“听音转椅”,排除了其他因素对导师选拔学员的干扰,也确保真正的优秀越剧选手脱颖而出。他们在评审阶段的投票环节,设置了由大众评审、15位媒体评审和5位专家评审构成的投票群体。大众评审代表的是普通观众,他们对于曲目的评判,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则认为就是好的,反之则是差的。媒体评审代表多是所属媒体的娱乐栏目或频道,虽不是特别懂越剧艺术,但因其自身职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懂得大众的喜好。对于专业评审层面,节目组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郭宇、一级作曲家陈国梁以及一级导演杨小青等。毋庸置疑,这些专家在越剧艺术上的造诣是非常深厚的,对竞演选手的点评精准到位,他们以一票相当于其他普通评审十票的特权,对专业艺术起到把关定向的作用,使评审结果不至于偏离越剧艺术的专业性轨道。在三方评审的制衡下,既彰显了这档节目的民主性、专业艺术性,也体现了不同群体对越剧这一传统文化的不同诉求。</p>
<p>  包括越剧在内的传统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语境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以成熟的现代音乐品牌综艺形式为载具,以越剧艺术内核为价值取向,为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其制播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我们只要坚守弘扬传统文化初心,借助新的艺术呈现方式和表达形式,以探寻艺术真谛的姿态守正创新,传播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那些厚植在民族文化土壤里的中华艺术瑰宝,就一定会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绽放新的光彩,成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