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绝唱飘去,当“四面楚歌”的埙声消散,当“高山流水”以琴书赠知音,当“东坡乐府”道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一个历史瞬间,不仅被古籍铭记,还有独特的古曲相伴。今年9月恰逢国家图书馆建馆113周年,中国煤矿文工团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古籍里的古曲》系列音乐会,于9月3日、10日、11日在国图音乐厅分别呈献《汇流澄鉴》《望月怀远》《人生况味》三场演出。
从今年3月立项开始,《古籍里的古曲》主创团队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赵大莹,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学》主编李宏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音乐年鉴》主编冯卓慧,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青年学者、 《中国音乐年鉴》编辑部主任施艺等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在专家的指导下,从《诗集传》《东坡乐府》《文会堂琴谱》等50余部古籍中精心选取了36支古曲,在充分尊重古籍古谱记载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编配,以戏剧表演、诗词吟诵、古曲吟唱等多种形式辅助古曲演奏,努力打造能够立体展现古籍之深厚、古曲之美韵的非同一般的音乐会,让观众从视觉到听觉享受祖先留下的珍贵典藏。
三场音乐会意境不同,分别表达了以“汇流澄鉴”之心,于“望月怀远”之境,品“人生况味”之意。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怀着对古籍古曲的尊重,怀着对祖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崇敬,探寻祖先是如何通过音乐建立起万物的关爱和情感。通过古曲的表达,讲述古籍的故事,追寻古人的情感,穿越古今,沉心感悟,享受古籍古曲之美。
《古籍里的古曲》系列音乐会汇集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室、民乐团、歌舞团、话剧团、舞美中心多位实力主创和演员:由民乐团团长、指挥、著名板胡表演艺术家刘湘担任音乐总监;由创作室负责人、话剧团副团长郝姗姗担任总导演;由创作室副主任、编剧冯必烈,青年编剧赵晓曦担任撰稿;舞美中心青年舞美设计崔敬一、灯光设计于正声联手打造丰富且诗意化的视觉空间;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演员刘昊然出镜该演出宣传片;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担任礼学指导;著名古琴演奏家黄梅、青年古琴演奏家孙灜等加盟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古籍里的古曲”六个字为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写。
冯必烈表示,从古籍到古谱再到古曲,浩如烟海,不仅要学习古籍知识,还要了解古谱和古曲,这是一次全新的对中华传统音乐的再认识。这次演出一共三场,不按古今时间排列,而是各有主题,比如《望月怀远》以中秋为主题,所有的曲子、诗文都跟月亮有关,《人生况味》讲的是人在一生中的各种情绪,将相关的故事、诗文和音乐融合起来。冯必烈坦言,这次创作最大的困难是一些古曲曲谱资料缺失,比如《诗经》中有一些大家很熟悉的诗文,在古代可能是咏唱的,但是现在没有音乐流传下来。虽然前期准备工作非常艰巨,但希望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们的帮助下,能够最大程度地立体呈现古籍、古谱与古曲。
据了解,演出也在咪咕、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同步推出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