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体现活动的严肃性、权威性、专业性和规范性,保持民乐艺术精神传承和良好生态的定位,是我们的出发点。”谈起正火热进行中的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如是说。“国韵杯”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为民乐蓬勃发展打造的全新展示平台,也是全体民乐人吹响集结号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汇聚的蓬勃力量。
2021年年底,汇集当今民乐演奏强大阵容的“国韵悠长——2022中国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以民乐之声献礼新岁的品牌应运而生。这场规模宏大的民乐音乐会上演后,影响甚广,线上放送点击量高达1800多万次,吸引诸多民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响应。虽然是身处“塔尖”的演奏家的一次集体亮相的品牌音乐会,却也让拥有大量民乐考级选手积累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看到了如“塔基”般厚实而广泛的民乐爱好者对于一个集展演展示于一体的新平台的热盼。于是既面对“塔尖”又面对“塔基”、具有很强开放性的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应运而生。吴玉霞特别谈到了从“国韵悠长”音乐会的举行到策划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的缘起和关联,“国韵”蕴含一种大国气象,表达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向美而行”的宗旨,也为新时代民乐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以美陶冶性情,以美启迪智慧,以美健全人格,以美振奋精神,为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美、解析美、追求美、引领美。
今年2月底,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发布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章程,很快便吸引了诸多民乐人的关注。涵盖了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以及作曲指挥等各个专业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组成的强大评委阵容,构成了此次展演耀眼的风景。他们除了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以良好的艺术风范全心投入,为每一位参与者精心写下每一份评语。据了解,应部分参演选手的强烈要求,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将此次展演的报名截止日期延长至了5月25日。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共收到了6600多个参赛节目的视频,参演选手共计8000多人,这在以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活动中也不多见。因疫情影响,此次“国韵杯”展演搭建的均是线上渠道,且没有做过多的宣传推广,只是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章程,但依然在短时间内得到这么高的关注度,这极大地增强了展演组委会的信心。
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组委会成立了监审组。监审组成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认为,首届“国韵杯”展演活动有3个特点:一是由民乐专家对参展选手给予专业指导,写出专业的意见,这在以往的展演及赛事活动中都不多见;二是不分“职业”和“非职业”,且几乎不受年龄限制,确保学习民族器乐的各方面人士都能够参与;三是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及全国优秀的民乐专家作为评审团,更加体现了展演活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监审组成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东升表示,这次展演活动充分体现了规模大、范围广、品种全、规格高的特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专业与普及相结合、“塔基”与“塔尖”相呼应的良好局面。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民这次担任的是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器乐组合组的评委,他谈道:“就拿组合组来说,从3人到12人不等的各种组合,从吹、拉、弹、打各种不同乐器间的组合,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各种组合,体现出一种精彩纷呈、佳作迭出的局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杨青同样是器乐组合组的评委,他感慨道:“这次参加组合组的队伍达到了百支,最多的一个组合有五六十人。从他们演奏时的表情当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于民族器乐由衷的热爱。这其中也涌现出来一批很优秀的作品,奏出了很多新奇美妙的声音。”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通过展演充分感受到了当今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人才济济、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作为作曲家,唐建平观察认为,“本次器乐组合组展演汇集了一百多个组合、上千人的阵容,这在我国民族管弦乐发展史上都称得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值得我们重视以及努力推广。而器乐组合这样的展演方式,充分体现了民乐的特点,有助于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协作精神的锻炼。通过更多组合演奏的方式,以及严格的互相关照式的训练,相信会提高民乐整体的艺术水准。”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曾格格作为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的评委已连续多日从一早开始直到深夜观看、点评选手展演。让她兴奋的是线上展演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和爱好者踊跃参与。曾格格说,“每一位选手的两首作品我们都是从头到尾全部听完,就是要本着对每一位选手的尊重进行评审。对于选手来说,收获的是一份历练,希望他们未来在有机会面对专家评委的时候,展示出最棒的自己。”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谈龙建称赞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在民乐界以及民乐爱好者的人群中掀起了一波爱民乐、奏民乐、学民乐的热潮。谈龙建表达了两个惊喜:一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三弦音乐的精致与华美;另一个是综合院校和基层教育单位的学生,以鲜活生动的音乐语言展示了三弦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本次展演深入地推动了民族器乐的传播,实践了文化自觉的精神,相信它将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对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持续性的作用。”
作为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评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委员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石海彬全程参与了此次展演唢呐组、管子组的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留给他较为深刻的印象是,参赛选手更加注重演奏方法的科学规范性,更加注意对音乐、对音色的理解与变化。“就我们的专业来说,前些年的一些比赛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优秀的选手特别优秀,差的选手也比较明显,反而中间水平的选手可谓少之又少。而对于一次展演整体水平的评估,恰恰中间段的选手水平是最重要的。此次展演活动这一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也充分说明,基层唢呐教师的专业教学上水平有显著提升,以及他们长期为培养人才所付出的辛劳。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展演我们也发现了一批素质好、有潜力的优秀演奏人才,还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以及在乐器改革上的一些新想法。这都让我们很兴奋。”
“‘国韵杯’展示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全国民乐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评委、重庆市音协主席刘光宇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对于民乐的发展,他的思考十分深入,“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民族音乐折射的是追赶潮头的思想意识,焕发的是欣欣向荣的时代景象,肩负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华文明的使命任务。中国乐器能成为世界级乐器,因为它有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也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底气。”正如刘光宇所说,这也正是举办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的深刻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