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秦怡:表演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作者:本报记者 丁薇 实习记者 史雅萍  来源:中国艺术报

  1月31日,“人民艺术家”秦怡将迎来她的100周岁生日。

  自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至今,秦怡先后参演了4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哪怕年事已高,她依然追逐自己的梦想。93岁时,为了电影《青海湖畔》,她登上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拍戏; 95岁时,她还在陈凯歌的电影中客串角色。对于她而言,电影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16岁时为了参加革命离家出走,辗转来到重庆,无依无靠的秦怡遇到了导演史东山、应云卫,在他们的邀请下,迈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中万剧团的大门。

  1941年,秦怡在应云卫导演邀请下,加入了中华剧艺社,在“中艺”的开锣戏《大地回春》中扮演资本家的女儿黄树惠,她也因为这一角色一炮而红。在中华剧艺社的这段时间,秦怡参演了《天国春秋》《钦差大臣》 《董小宛》《结婚进行曲》等话剧。出色的表演让她赢得了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称号,也让她对表演、对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抗战胜利后,秦怡于1946年回到上海。解放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并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这期间,她塑造了很多角色,如《母亲》中的主角母亲,《女篮五号》中的林洁,《铁道游击队》中的抗日妇女芳林嫂,《林则徐》中的渔民阿宽嫂,电视剧《上海屋檐下》里的主角杨彩玉等。在电影《失去的爱情》中,秦怡饰女大学生,金焰饰画家,这也是两人银幕上唯一一次合作。她还在电影《摩雅傣》中饰演姨莱汗,电影《雷雨》中饰演青年时期的鲁侍萍……经典作品不胜枚举。离休后的秦怡也很忙碌,除了拍电影,还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她说:“人活着,要有所追求,多做一些有益于大家和社会的事情。人人都这样做,社会就更和谐了。”

  秦怡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让她收获了不少殊荣——2009年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人民艺术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哪怕跑个龙套也是我的愿望”

  “我很高兴,但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还能够离开医院,去到片场拍戏,哪怕跑个龙套也是我的愿望。”秦怡在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时这样说。

  自从影以来,秦怡在影片中出演过很多只有两三个镜头的戏。比如在《春催桃李》中饰演的老校长、《苦恼人的笑》中饰演的老演员、《张衡》中饰演的老妇人等,虽然戏份不多,但这些角色都因她而焕发光彩。1959年,秦怡在电影《青春之歌》中扮演林红一角,人物比较关键,但从全剧篇幅来说,所占分量很小,但秦怡饱含情感的表演让这个人物深入人心,影响很大。

  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东是1986年与秦怡相识的。那时陈东刚30周岁,陪同秦怡去香港参加交流活动,她们同吃同住同行整整11天,最后因为帮秦怡找回了金焰送的结婚项链而成了忘年交。陈东说:“生活中的秦怡很阳光可爱,也很重感情,出门从不带助理,没有一点明星的架子,一个拉杆箱走天下,不拘小节。但是对待艺术,秦怡非常认真,而这份认真与角色大小无关,只与电影有关。”87岁那一年,秦怡出演了我国首部反映农民工子弟生活的电影《我坚强的小船》,在其中饰演一位老奶奶。“拍戏时正值酷暑,秦怡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下,一拍就是一整天。《毛泽东在上海1924》中秦怡演杨开慧的妈妈,也是拍几个镜头,即便是很小的片段,她都会反复推敲。”陈东说。

  秦怡曾说,“当我用心演绎时,‘跑龙套’的角色也能发出光彩,我也同样感受到了创作的愉快。如果每出戏的群众演员都很认真地把自己作为‘重要一部分’的话,那么这出戏的整体质量肯定是能提高的。”无论角色大小,哪怕只是一个龙套,只要在电影现场,秦怡始终全神贯注、精益求精。

  陈东回忆,2008年,孙道临去世一周年,秦怡出席了孙道临铜像揭幕仪式。仪式上,秦怡深情回忆了孙道临对她艺术上的帮助,她说:“道临,放心吧!我们一定怀揣着《新华字典》进摄影棚,不读错一句台词。”陈东说,秦怡老师身上折射出的正是包括谢晋、孙道临、吴贻弓、仲星火等等一大批老一辈电影人对于电影的热爱和对观众的负责。

  “活得越老,追求越多”

  1997年,秦怡为《跑龙套》一书作自序时写道:“一生都在追求中,活得越老,追求越多。”秦怡一直在践行这句话。

  2015年,秦怡一人身兼出品、编剧、主演的剧情电影《青海湖畔》上映。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时年93岁的秦怡上高原爬雪山,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上一呆就是三个月,拍摄过程非常辛苦,甚至因此生病,但她从未后悔。

  中国影协副主席、上海影协主席任仲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秦怡老师提出要拍摄《青海湖畔》时,我是不大主张的,我跟秦怡老师商量,说你想拍电影,我可以帮你拍一部你的纪录片呀,就在摄影棚里面拍,用你的经历,折射上海乃至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也很有意义吗?可她拒绝了,她讲:‘拍我有啥拍头,我要拍电影。’从她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感召,她对电影的那份热爱让人动容。毫不夸张地讲,秦怡就是上海电影、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上海电影集团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佟瑞欣曾和秦怡一起到青海拍戏。他用微电影的形式,将秦怡在青海的拍摄生活记录了下来,并将影片取名为《非凡》。佟瑞欣说:“拍摄纪录片是想记录中国电影史上有这么一位93岁的前辈,在高原上,用自己写的剧本和自己‘化缘’化来的钱来拍摄一部电影。所有人都说秦怡老师是最美的,我也这么认为,这种美来自于她内心的坚强。”经历了这次拍摄,佟瑞欣觉得自己在秦怡的感召之下,也“变”了。“她的艺术的‘脚力’,她扎根生活的那种韧劲,都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反过来也促使我在艺术事业上不断鞭策自己。”前几年,佟瑞欣发起并创办了上海公益微电影节,秦怡毫不犹豫地答应做顾问。“对很多人来说,秦怡老师就是我们的精神引领。”佟瑞欣说。

  “年迈的双足尽可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待电影表演,秦怡永远充满激情:“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表演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而在银幕之外,秦怡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道德情操。

  很少有人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秦怡秘密完成了一项鲜为人知的政治任务。1949年2月19日,国民党空军中尉徐骏英驾驶着满载物资的运输机从上海起飞,却没有按照既定航线飞往台湾,而是降落在解放区济南。徐骏英的事迹广为流传,而促成徐骏英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正是秦怡。陈东说:“秦怡不仅仅是一位电影人,她参加革命工作可以追溯到1945年之前,像秦怡、张瑞芳等老艺术家,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进步文艺工作,明事理、顾大局。”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秦怡先后捐款21万元,这是她大部分的积蓄。2009年,刚做完腰椎手术的秦怡,一心牵挂着四川灾区的孩子,不顾医生反对飞赴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汶川小学的开学典礼。秦怡认为,共产党员应该经常学习、经常充电,多参加各种活动,可以为自己了解社会、加强学习创造条件,“使我年迈的双足尽可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2018年牛犇入党,秦怡是他的介绍人。2021年,87岁的牛犇去探望秦怡时说:“她一辈子都那么努力,我还要继续向她学习。”

  83载的银幕生涯中,秦怡饰演的角色,大多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爱情结局,可在现实生活中,她的一生却似乎总与苦难为伴,面对丈夫和儿子的相继离去,背负着生活的沉重,感到“几乎不能活下去”的秦怡,最终选择把她的全部情感投入到她所挚爱的电影艺术。

  “秦怡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热爱电影,热爱自己的演员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美好的形象,包括她的艺术形象,也包括她自己的形象。在即将迎来她100岁生日之际,衷心祝福她身体健康,幸福美满。”任仲伦感慨地说。“在这100年的人生岁月里,她塑造的一个个经典银幕形象,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陈东说,衷心祝福她健康长寿,回归到最简单的快乐里,好好吃饭,轻轻松松。由于健康的原因,她可能会慢慢地忘记所有人,但所有人都会记得她。

  一辈子美丽,一辈子要强,如今100岁高龄的她,仍延续着跨越世纪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