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民乐”彰显新时代城市精神
作者:陈洁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全新文旅项目《海上生民乐》前不久在上海掀起一股国乐风潮。该项目由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指导,上海音乐厅与上海民族乐团联袂出品,以中华国乐的当代表达为切入点,以“建筑可阅读”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为理念,通过建筑、音乐、光影、科技的交互,以“三联剧”包含驻场演出、艺术展览和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的呈现方式,在打造文旅新地标上实现新突破、构建新体验。

  《海上生民乐》是上海民族乐团近年来打造的海派民乐经典品牌,此次,以“文旅融合”为定位的驻场版《海上生民乐》,首轮连续23场将近1.5万人观演,以建筑、光影、音画、国乐的融合,从多个维度展现中国民乐发展的新尝试。音乐会所有曲目都是原创作品,以“汲古、水行、火舞、墨戏、山水、酒歌、穿越、野蜂、丝路”为题,包含大自然中的金、木、水、火和万物生灵。从距今八千年的骨笛到21世纪最新发明的现代打击乐手碟,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到当代的时尚声响,带领观众领略人类音乐历史的古今对观。演出中,演奏家们身着古人服饰,梳发髻、别发簪,或席地而坐,或缓步前行,配合着历代书画、器物纹样、石窟壁画等多媒体效果的辅助呈现,延展了舞台边界,重构了观演空间。

  舞台上,除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以外,书法、水墨画、京剧、舞蹈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依次呈现。如《墨戏》将音乐与书法结合,以书法的笔法为主题,用古筝柔美摇曳的音色和舞者挥动的水袖相得益彰。重奏《山水》,用箫、竽、阮、筝、箜篌等取材于自然之物的传统乐器,表达了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野蜂》在二胡、韶琴、中阮、笙和打击乐轮番炫技下,充分展现了演奏家们的精湛技艺和中国民族器乐的卓越表现力。

  业内专家表示,文旅品牌《海上生民乐》让民族音乐、历史建筑和时代科技深度交融,用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表达当代民乐的文化价值,给观众带来可听、可看、可感的审美体验,既深度践行文旅融合发展需求,也增添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