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周慧珺去世——
书法艺术是她倾心所爱
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多天前,周慧珺刚过完82周岁生日,书法界也在为《周慧珺谈艺文综》的出版发行而庆贺,12月27日,书法界再次听到她的消息却是——周慧珺去世了。

  1939年出生的周慧珺,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上海市书协第四、五届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和上海市第六届“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得上海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周慧珺于1962年进入沈尹默等名家执教的上海市青年宫学习书法,在“文革”后期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之前的十几年里,周慧珺基本以学帖为主,打下了用笔的基本功。然而,真正意义上对书法的探索是在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以后,接触了大量的汉魏碑版、简牍帛书,周慧珺开始了有意识地从碑版书法中吸取养料。据中国书协副主席、上海书协副主席潘善助研究梳理,周慧珺前后涉猎历代碑帖达77种之多,上溯晋唐、下及明清,她广收并蓄、融会贯通。周慧珺一直以高涨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创作,作品风格受到了全国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一时间追随者众。

  197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周慧珺的第一本字帖《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首版很快售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连印十多版,创下了印数一百多万册的纪录。在书坛崭露头角的新文艺群体书法工作者程志宏回忆自己“初遇”周慧珺:“偶然间得到周慧珺先生的《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当时确实被惊艳了,竖行的乌丝栏间苍润并见,那种潇洒跌宕中既有技法的纯熟又不扭捏作态,今天回想起来依然深深地刻在脑海中。”随后,《周慧珺行书古代爱国诗词选》《周慧珺行书杜甫诗选》《周慧珺行书三字经》等著作陆续出版,让书法人目不暇接。赞誉纷至沓来,她淡定如常,从无“一览众山小”的傲气。

  对于自己几十年的书法学习、探索之路,周慧珺曾如此评价:“幼时涉足,无忧无虑;壮年探索,竭尽全力;进入暮年,举步维艰……然而,书法艺术是我的倾心所爱,几十年来喜也为它,忧也为它。”于周慧珺而言,书法是一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头等大事。中国书协顾问林岫对周慧珺的书法之路赞叹不已:“周慧珺学书起步早,执着笔耕,虽然身负重疴,领悟却超乎众人。她贵有一种顽强的阳光心态,故而能够化难为易,从未停止过探索,始终奋进在当代书法的前沿。”

  近代上海出现了沈曾植、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沈尹默、白蕉等书法大家,可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河南、江苏、山东等地书法水平突飞猛进,上海在书法界的地位不升反降。上世纪90年代末,周慧珺当选为上海市书协主席。当时就有人说这是个“烫手山芋”,更有人担心周慧珺行动不便领导不了书协这一大摊子。但周慧珺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2007年,在周慧珺主持下,上海市书协举办了“海派书法晋京展”。展览投稿人数之多,超出了周慧珺的预期,“可见不是上海书坛沉寂已久,而是缺少‘喧闹’的舞台”。“海派书法晋京展”像一根绳,将上海书坛的作者和广大书法爱好者间原本若即若离的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

  除此之外,为培养和挖掘青少年书法人才,周慧珺总是亲临现场为青少年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示范和颁奖;推出“上海中青年书法篆刻精品系列展”,为中青年书法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为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出版作品专集;成立老年专业委员会,首批即发展了600多名会员;举办“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全面展示上海书法创作的实绩;编辑出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论研究》丛书,建构海派书法的理论基石,并扩大与外省市和海外书法界交流的力度;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创办书法研究生班,为上海书法提供了高阶殿堂……担任上海市书协主席期间,周慧珺排除种种干扰,为振兴“海派”书法艺术实施了有力政策,令上海书法界有了新气象。

  正如“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对她的评价:“周慧珺先生作为当代女性书家的杰出代表,自上世纪70年代起蜚声书坛。她用一生的虔诚参悟艺术本质,汲取经典精华,从早年的清新流畅到晚年的沧桑跌宕,将人生感悟寓于笔端,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风格。她主持上海书界,弘扬传统,承继海派,锐意进取,举措多出,具筚路蓝缕之功。同时,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艺术人生,为世人奉献了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