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正之心开拓国粹传承的沃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念戏曲教育家赵荣欣先生教学七十五周年花脸专场演出及座谈会举办——

以守正之心开拓国粹传承的沃土

  为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一周年以来京剧表演特别是花脸艺术在教学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由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纪念戏曲教育家赵荣欣先生教学七十五周年花脸专场,日前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

  赵荣欣是资深京剧花脸教育家,生于1928年,卒于1993年。他幼时入荣春社学戏,出科后留社边演出边教学,铜锤、架子、二花脸兼工,且能戏甚多,后任教于四维儿童戏剧学校,正式从事京剧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赵荣欣参加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今中国戏曲学院)的筹建及教学工作,并参与了第一部戏曲表演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对戏曲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及“见人见戏出尖子”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赵荣欣将舞台表演的经验创造性地融于教育教学之中,对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等重要的花脸流派兼容并包。他教授了中国戏曲学院几代学生,热诚认真地“传帮带”,为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此次纪念演出有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花脸教师赵晶璇主演的《铡美案》、国家京剧院优秀花脸演员刘魁魁主演的《李逵下山》、北京京剧院优秀花脸演员方旭主演的《赤桑镇》、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舒桐主演的《黄一刀》,4位主演均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所演剧目均为颇具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特色的代表剧目。赵晶璇介绍,为了排演好《铡美案》,她特别邀请花脸名家马名骏先生指导排戏,马名骏当年学此剧目时就曾受教于赵荣欣,将赵先生教授的包拯下场时的转身亮相身段进行反复讲解示范,力求最大程度体现赵先生的教学要求。刘魁魁所演的《李逵下山》为架子花脸名剧《黑旋风》中的经典段落。刘魁魁坦言,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受教于赵先生,但很多花脸老师常常向他提起赵先生的名字,赵先生是杰出的花脸前辈、京剧教育家,既通大路又掌握花脸各派的艺术神髓。方旭在谈及所演的《赤桑镇》一剧时谈道,虽然此剧是裘盛戎先生上世纪60年代创排的裘派花脸代表作,但是赵荣欣先生在教学中丝毫不保守,新戏一经推出便第一时间带领学生观摩学习。舒桐表示,赵荣欣是中国戏曲学院花脸行当的前辈教育家,所授学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对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的教学传承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纪念戏曲教育家赵荣欣先生教学七十五周年花脸专场演出举办后的第二天,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了纪念赵荣欣先生教学七十五周年座谈会。翟惠生、魏丽云、朱甲、王鑫、李红根、梁曦、张尧、舒桐、马名骏及史建民、赵全胜、沈迎庆、年金鹏、徐小刚等业内专家和中国戏曲学院老师,赵荣欣亲属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舒桐宣读了中国剧协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发来的贺信。尚长荣谈道,赵荣欣是荣春社的骄傲、荣字辈的骄子,也是自己最为尊敬的兄长。他舞台经验丰富、造诣精深,铜锤、架子无所不精,是“守正”的最佳典范。新中国成立以后,毅然投身到戏曲教育中,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尚长荣认为,赵荣欣是规范的科班派、学院派,也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戏曲教育家。他在戏曲教学上传承的是我们诸多前辈先贤们的方法和路子,严谨、规矩、地道,是以名副其实的守正之心开拓着国粹传承的沃土,对当下戏曲人才培养和艺术求索之路是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在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朱甲看来,赵荣欣强于示范、启发,教学质量高,育才效果显著,使一批批优秀表演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中国戏曲学院更是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全国戏曲类院校的佼佼者,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举办纪念赵荣欣教学七十五周年专场演出及座谈会,既是对先生生平的缅怀,更是对后辈的激励。赵荣欣的一生不断进取,为京剧艺术和戏曲教育事业奋斗不息,是后辈学习的典范。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马名群、叶蓬、陈国卿、贯涌通过对赵荣欣生平的介绍和回忆,认为赵荣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非常饱满的热情加入到了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中,他能演善教、传艺育德却十分低调,他尊师重道、关心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青年教师的“图书馆”“资料馆”。退休后,在身体状况很不好的情况下,仍念念不忘学校的教学工作,总是抓紧一切机会,挖掘、恢复一些冷戏、生戏,努力扭转剧目锐减的态势,是中国戏曲教育事业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