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在影片《异星救援》幕后纪录片的开头,该片导演、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刘笑微及拍摄团队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这句名言来为他们的尝试做出诠释——作为中国首部LED屏前虚拟拍摄教学实践片,《异星救援》凝聚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数十位师生的心血,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和10天的紧张拍摄,该短片于今年7月杀青。
10月21日下午,由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和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电影虚拟拍摄教学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围绕“LED屏前虚拟拍摄技术为电影创作带来的机会与挑战”的主题,与会者对虚拟拍摄流程、技术、手法等进行了经验梳理和深入讨论。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及敖日力格、吴冠平、李伟、全荣哲、刘晓清、孙承健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刘笑微、丁宇等《异星救援》主创人员共同出席了活动。
据悉,“虚拟制片”为目前电影制作业最前沿的拍摄技术,与传统的绿幕拍摄方式不同, LED屏前虚拟拍摄是在由LED幕墙组成的虚拟拍摄场地里进行拍摄。“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小伙伴,都把这次拍摄叫做勇敢的挑战。”对于这次利用新技术进行的“挑战”,刘笑微坦言,此次的拍摄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样,以往的经验都用不上,“我们从零开始考虑整个影片的基础设计、整个电影制作流程”。
经过《异星救援》的拍摄实践,参与拍摄的主创人员都对这一拍摄技术有了一定的认知——担任《异星救援》美术设计的张智博说:“在未来的影片拍摄中,这种技术能更大限度地打开创作者的思维,使创作者不被实景局限。”参演《异星救援》的演员邓飞则表示,以LED屏幕为背景,可以使演员产生更强的代入感,更好地想象和理解拍摄的规定情境、环境和场面。
“不同于传统的绿幕技术,LED屏前虚拟拍摄可以给演员一个表演的支点,更有利于激励演员的发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师全荣哲认为,LED屏前虚拟拍摄技术可以使拍摄行为产生人机互动,使拍摄平台变得更加简单直接。
“虽说这部教学实践短片并不是全面涵盖基于虚拟摄影技术的电影视效仿真制作体系的教学实践,但却是对当下受到极大关注的屏显虚拟拍摄的一次严肃而有学理的尝试。”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敖日力格表示,《异星救援》的尝试涉及制片流程和相关技术领域,也无疑涉及深入内容创作的表演、导演、摄影、美术、录音、特效等领域的高效协同问题,也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跨学科、跨院系教学产生了诸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