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饭圈”亚文化现象
作者:张洪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洪生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

  “饭圈文化”是基于粉丝文化和网络社群文化形成的以青少年人群为主体的亚文化现象。

  在资本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粉丝群体经历了从自发的个体追星到松散的社群,再到有组织管理特征的“饭圈”的发展过程。流量经济模式和资本相结合,导致“饭圈”组织逐渐异化,乱象丛生,扰乱了社会精神文明秩序和网络生态,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饭圈”有如下发展特点。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饭圈”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低龄化趋势。有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粉丝的比例逐渐提高。二是社团化趋势。“饭圈”虽然没有正式注册为法人机构,但逐渐形成了具有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工作分工和会员运营职能的社会化组织,类似于非法社会团体,既不受工商部门监管,也不归属民政部门管理。三是符号化趋势。偶像不仅仅包括明星、网红等真实的人,也可以是漫画、动画和CG等二次元虚拟形象。偶像作为文化符号,已经成为部分粉丝的精神支柱,保护“爱豆”是粉丝的信仰,“饭圈”社群本身也承载了粉丝的情感寄托,部分粉丝在其中寻找安全感。“饭圈”中形成了阶层化的内部结构,偶像具有专业代言人并分级授权。“饭圈”具有特定的文化礼仪、话语体系和行为方式,对其他“饭圈”和圈外的普通网民具有排斥性,甚至为维护偶像利益对不同意见的网民进行攻击,这些行为已经具有了类似宗教文化的特征。

  资本是推动“饭圈文化”的重要力量。文化资本将偶像包装成为文化IP符号,其目的是实现资本升值。投资机构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利益共谋,通过传播价值观培育和扩大粉丝群体,通过事件和活动提升偶像的流量价值,通过粉丝消费、捐赠和集资应援等行为进行消费变现,获取利润。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饭圈”成员盲目模仿偶像的失范行为,崇拜金钱至上和不劳而获,为维护偶像不讲道德、不分是非、违反公序良俗等问题,充分反映了“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二是“饭圈”的规定任务占用了青少年大量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习和成长。三是“饭圈”的群体极化是导致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为维护偶像利益,粉丝肆意人肉、污蔑、侮辱和攻击对手,甚至会导致集体违法行动,挑战法律权威。四是诱导青少年不当消费,甚至产生类似传销的融资模式和其它非法集资行为。

  要着力加强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治理“饭圈文化”乱象,必须整合各方面力量,强化综合治理。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数字伦理和道德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提高处罚力度;三是压实文化企业和互联网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四是加强社会监督力量,赋予行业组织监管权力;五是加强正能量传播、鼓励主流媒介加强精品内容生产和网络舆论监督引导;六是加强学校教育,明确家庭责任,不断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