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英烈忠魂 永续红色文化
栏目:钟鼓楼
作者:何勇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宣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全国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重点对县级以下(含县级)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从根本上改善县级及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体面貌,大力提升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保护和整修英烈纪念设施。 《通知》的出台,既是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一些新情况、新现象的积极应对。

  英烈纪念设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已有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载明,根据纪念意义和建设规模,我国对烈士纪念设施实行分级保护管理,分为国家级、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但同时提出,对未列入等级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保护管理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个人进行保护管理。然而,一些地方对县级以下英烈纪念设施的管护让人担忧。2020年清明前夕,有媒体在一些革命老区调查发现,国家级、省级烈士纪念设施普遍管护得较好,但不少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理不到位,有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有的长期破损无人修复,还有的烈士墓前甚至种了菜。县级以下英烈纪念设施缺管少护,势必面临消失的风险,这既是对英烈的遗忘,也不利于营造留存红色记忆、赓续传承英烈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

  据报道,基层英烈纪念设施点多面广,基层却缺乏日常管护资金,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破败。此外,英烈纪念设施较多的地区经济往往不发达,“只投入、不产出”的纪念设施也给基层增加了负担。此次《通知》提出“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整修原则,显然是在充分调研分析后形成的方法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基层英烈纪念设施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经费捉襟见肘的问题,可节省一定的管护人力和资金。比如,以县或镇为单位适当集中,对无人管理或管理较差的纪念设施,有烈士陵园的,迁入烈士陵园;没有烈士陵园的,在设施相对集中的地方修建烈士陵园;对有亲属管理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经协商可迁入烈士陵园集中管护,或签订管理协议继续由亲属管理,总之要兼顾各个方面。

  在笔者看来,县级以下英烈纪念设施得到整修之后,还要讲好每个英烈的光荣故事。通过挖掘整理英烈的感人事迹,并建立图像、文字以及数字档案,以丰富深化地方革命史;同时,对群众讲好英烈的故事,让每一个英烈都永垂不朽,让革命信念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代代永续。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不忘英烈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