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炼成钢》这部电视剧,总有一首歌曲能打动你,把你迅速带入歌曲背后的历史讲述中去。这部电视剧全国观众规模有1.58亿,网络平台的播放量破4亿,CSM全国网、城市网的收视率稳居上星综合同时段第一,获得很好的口碑,引发了微博、豆瓣等全网热议,知乎评分达到9.2。近日电视剧《百炼成钢》举办专家研讨会,大家共同探讨这部电视剧的独特性。
要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装进”一部电视剧里,难度可想而知。第一版剧本以一家三代的命运脉络带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这一传统写法被推翻后,《百炼成钢》编剧王成刚坦言,“原来学了20年的编剧技巧不太适用了,你会发现最适用的往往是那些总能感动人的、最质朴的、最简单的情感”。所以如何把情感传递给年轻人就成为这部电视剧很重要的一个考量。“情感的传递最有用的是编剧情感,你是不是爱这个党、爱这个国家、爱这里的人民,当你真的有了这份情感的时候,你要传递这些情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王成刚说。
用什么手段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连缀起来?《百炼成钢》聚焦党的辉煌百年,用八大板块、八个时期解码党的精神谱系,将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融进剧情、刻进脉络,这在电视剧荧屏上还是首次。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用两句话总结:“《百炼成钢》的创作是一次充满了失败风险的成功冒险;是一次充满了艺术野心的艺术创新。”他说,党史题材作品的规定性和艺术想象力之间有一个互相制约的关系。另外,不能延续以往党史题材电视剧或者写人、或者写事、或者写家庭这种历史故事性叙事的方式。目前,电视剧在党史题材特有内容的约定性、规定性,思想特征上的共性化和艺术创造上的个性化表达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了一种兼容共融和平衡。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百炼成钢》的编、导、演在敬畏历史的同时,在对历史的解读和想象上有一种新的自由飞翔的姿态。它以艺术的方式对宏大历史内容做出了多方面的新的发现。比如第一个单元:瞿秋白的翻译解决了《国际歌》怎么唱的问题;陈延年给陈独秀写了一个条子,“独秀同志,全世界凡是唱此歌者皆是同志”。他在法国,刚刚从无政府主义转变成马克思主义,就给他爸爸写了一封信,这句话非常出彩。李准表示,这部电视剧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艺术上的一种新的发现,也是创作者对共产党人文化人格一种新的发现。
《百炼成钢》突破传统线性叙事,采用独特的结构和表达,以“歌以咏志”的方式,通过《国际歌》《歌唱祖国》等8首经典歌曲,串联起8大板块,每个板块结尾开创性地采用音乐剧、舞蹈、综艺等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情境。同时,段落式的架构加快了叙事节奏,人物的选取既有影响历史走向的赫赫伟人,也有平凡世界的小人物,大小结合,丰富了叙事视角,形成多频共振。
《百炼成钢》每一板块的结尾都精心设计了与下一板块的情境段落的衔接桥段,用蒙太奇的手法打破角色与演员、历史与当下、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演员从剧情中抽离出来,和观众一起重拾历史记忆。强烈的时空交互感满足了当下观众“多想让你看看今天盛世之中国”的美好愿望,并且持续不断地为该剧在观众层面注入追剧的强黏性。
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认为,《百炼成钢》用词曲这种最凝练的艺术形式补充剧情,使音乐与影像形成了互文,共同成为互相阐释的文本,这一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剧情的感染力,全剧如同一部撼天动地的交响诗。《百炼成钢》与其说是奋斗史,不如说是一部精神史: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渡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以及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说,这部作品从“艺文志”体例出发,结合人物传记把一部历史梳理出来。“以‘艺文志’为载体,以8首歌曲的创作者、传唱者极其传承和流布的地区为线索,不是以人物为群像,而是以歌曲为群像来贯通的。”赵彤说,他最欣赏《国际歌》的这个段落,因为《国际歌》歌词的中国化过程和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事件的结合是互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