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的视角回望地球,总有一种美感亘古恒存,演绎着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
伴随着嫦娥五号顺利着陆月背、祝融号成功探测火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这些前所未有的视角,无不昭示着神州大地的百年巨变。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饱受欺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并不断向强起来迈进的复兴梦想,正以积极进取、奋发昂扬的姿态,不断迈向新的境界。
2021年6月28日,北京。国家体育场内,灯光璀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这里盛大举行。中央舞台的巨型屏幕上,金色党徽在红色幕布的衬托下熠熠生辉,两侧分别书写着“1921”和“2021”金色字样,象征着伟大的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四个篇章的恢弘演出,唱响了“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伟大征程,波澜壮阔,始终激荡着党领航文艺的奋进求索,始终脉动着文艺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时代强音。
(一)回首百年历程,文艺何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文艺才能真正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劲吹人民奋进的号角。而这一切,都源于上海兴业路76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小红船。
翻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大书,触目皆是积贫积弱、九原板荡、奇耻大辱。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各种“主义”和“方案”,都以失败而收场。从梁启超的“大愿未酬时易逝,抚膺危坐涕纵横”,到陈天华的“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一个个个体的“诗言志”,也只能是“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忧国忧民。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大地上,才真正透出希望的曙光。
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北大红楼和丰泽园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来的,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而又生动的党史课。
北大红楼,是红色序章的标志性建筑。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是毛泽东同志从1949年9月21日开始工作和生活了17年的地方。就像两个耀眼的坐标,它们串起了相约建党和新中国成立的两个重大时刻,也界分了中国文艺史的两个重要发展时期。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一百多年前,在实业救国、制度改良、辛亥革命相继失败和列强欺凌的内忧外患中,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文艺被寄予开启民智、革新思想的希望。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驱知识分子,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展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活动。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文艺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驶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航道。
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和旅外党组织的13名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开天辟地,震古烁今。从此,红色的航标,用信仰之光,为中国文艺照亮了奋斗之路。
(二)时代洪流中,革命文艺的嘹亮号角响起,一批批进步文艺工作者汇聚在党的周围,发出引领时代的强音。
顺承着新文化运动的滚滚风潮,在瞿秋白、恽代英、肖楚女、邓中夏、张闻天等党的早期革命家的参与下,左翼文艺运动逐渐形成和发展了起来。1929年,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930年3月2日,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铸就了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一座丰碑。
“所以我们决意……先把过去的得失清算一下,考察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国革命运动的阶段,研究在这样的潮流、这个阶段上我们中国青年应做何种艺术运动,然后才不背民众的要求,才有贡献与新时代之实现。”1930年4月,田汉发表长文《我们的自己批判》宣告自己的进步转向。
作为“革命文学”的代表和促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的新锐力量,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联作家将手中的笔化作投枪和匕首,为唤起民众、宣传革命积极地奔走疾呼。1931年2月7日,他们被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将沸腾的青春热血,献给了革命信仰。
……一批又一批进步文艺工作者汇聚在党的周围,矢志不渝追随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前赴后继,奔忙奔走,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办刊出报、组织文艺活动、组建文艺组织、编创文艺作品。从革命歌谣《救穷歌》《红军纪律歌》到话剧《庐山之雪》《红之葩》《打到漳州去》等,“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成燎原之势。革命文艺经受长征的淬炼,伴随陕甘宁、晋察冀、冀鲁豫等根据地的建立和新的形势要求,点燃了民族精神的火炬,铸成了抵御外侮、团结抗日的文艺脊梁。
(三)似一盏明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给予文艺工作者无限的勇气,新民主主义革命文艺运动开辟广阔前景。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浴血奋战、艰险跋涉,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了陕北黄土高原这座不起眼的小城。
丁玲、艾青、艾思奇、贺绿汀、冼星海……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文化青年向着光明,冲破重重封锁辗转西行。几年内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竟达四万余人,相当于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和。当时的《解放日报》评述,延安“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诚哉斯言,伟哉斯言。
正是在这座小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正是在这座小城,召开了对中国文艺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全面、系统地明确了文艺为人民大众、特别是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方向以及如何为群众服务的路径。这是我们党对文艺工作的第一次全面明确指导,更开启了一个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新文艺发展的光辉道路。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还有杨家岭的枣园和阳光,它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刻——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气势磅礴的思想乐章,跨越时空穿透而来,至今回响。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感召下,无数饱含着家国情怀、满腔热血的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奔向全国,“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他们出墙报,创作木刻、年画,组织文艺下乡,开展戏剧运动,掀起了深入生活的热潮;从歌曲《东方红》到歌剧《白毛女》,从小说《小二黑结婚》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创作出来,更提升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培养了一大批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家艺术家,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留下丰厚的家底。
奉献丹心开尘寰,迎来春色换人间。从上海兴业路76号、浙江嘉兴南湖到赤潮澎湃、星火燎原,从延安、西柏坡到香山,广大文艺工作者追随着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经历了硝烟的洗礼、血与火的考验,也准备好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放声歌唱。
72年前,伴随着北平和平解放,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队伍首次胜利会师,10个代表团的650名著名文艺家汇聚北平,共商新中国文艺发展大计。1949年7月2日至7月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7月19日,大会闭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宣告成立。
中国文联的诞生,是早期革命文艺团体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趋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它的成立,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织制度。到1953年9月23日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前,全国文联团体会员和个体会员持续增加,形成覆盖全国的文艺组织网络,为规划组织文艺创作、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四)千百年来,文艺大多只为贵族阶层所掌握、所享用、所消遣,他们所倡导的文艺也往往与劳动人民无关。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原点只有一个,就是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寻求独立与解放的时代洪流中,“手里拿笔的军队”与“手里拿枪的军队”携手战斗,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纪元。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运动基础上的新发明。他们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都是主体。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文艺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向,开始了不同于过去数千年固有轨道的发展历程。
“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了党领导文艺的又一块基石。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大字。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对此进行了阐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1956年6月13日,《人民日报》正式发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至此,对新中国文艺事业有着深远影响的“双百”方针正式确立。
恩格斯曾说过,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毛泽东也反复强调,文艺事业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部百年中国文艺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人民,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主线,“为人民”而不懈探索,“为人民”而书写壮阔史诗。
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掌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实际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努力艺术实践,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贡献力量。在文联和各协会的组织安排下,一大批作家、艺术家深入到农村厂矿,参加实际斗争和劳动锻炼,深入体验生活,开展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文学创作中的“三红一创”到《开国大典》《江姐》《朝阳沟》《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各艺术门类的创作,佳作迭出,百花争艳。仅1959年举办的“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上,就展出了35部优秀电影作品,包括《星星之火》《五朵金花》《五朵红云》《青春之歌》《聂耳》《女驸马》《前哨》《万水千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水上春秋》《穆桂英挂帅》《战上海》《朝霞》《追鱼》等,被称为电影界“难忘的1959年”。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心里有人民,文艺工作者就有广阔的天地,文艺就大有可为,在社会主义中国尤其如此。
(五)改革开放如同一声惊雷,汇聚起改变中国的力量,催生亿万中国人民大踏步追上时代的激情。在时间的尺度里,文艺诉说着新时期“春天的故事”。
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这个“春天的故事”还有更生动的细节。1979年秋冬之交,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了“文革”前十七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取得的成绩,推倒了强加给文艺界的诬蔑等不实之辞,极大抚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饱受“文革”摧残的心灵,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文艺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祝词》重申了“双百”方针,基本确立了新的“二为”方向,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出了新的阐释,推进了思想解放的进程。这是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伟大转折,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及各团体会员相继恢复,新时期文艺迎来了春天。
如果说经济改革打破了体制坚冰,那么文艺发展就如引水活流。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也是解放思想后的万象生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如饥似渴地抢回“失去的十年”,新奇地打量国门外的世界,深入观察和研究热火朝天、日新月异的生活,创作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如《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今夜有暴风雪》等文学作品,《春风已经苏醒》《父亲》等美术作品,《于无声处》《报春花》《桑树坪纪事》《狗儿爷涅槃》等戏剧作品,《小白杨》《少年壮志不言愁》等歌曲作品,《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电视剧作品。一部电视剧《渴望》,更是引起了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成为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应该如何“为人民服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文艺应该如何把舵定向?在迈向新世纪之际,我们党做出重要部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世纪的大门,在千禧年的祝福声中打开,“中国号”巨轮正向着更广阔的未来驶去。中国追上世界的步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迈进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成为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引领。“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集结号中,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票房连年攀升,从1995年仅9.5亿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170.7亿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艺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
(六)“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当时间的刻度指向2012年,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引领人民,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走过新中国“站起来”,历经改革开放“富起来”,迈进新世纪“强起来”,置身新的历史坐标中,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紧握时代发展的精神罗盘,领航中国这艘巨轮,蓄力,发力,奋力,驶向新的航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决策部署,谋划指导,全力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
2014年,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2019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2020年,出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一次次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
2017年,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2018年,给老艺术家牛犇同志写信、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2019年,致信祝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2020年,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一封封信,尺素情深,殷殷嘱托。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列单节论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指明方向。
党中央先后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一个个顶层设计出台,促进创作,助推发展。
……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德国诗人海涅曾用如是诗意的语言,去彰显和强化思想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谋定全局、聚焦短板瓶颈,党中央系列举措政策精准发力、破解难点问题,相辅相成一以贯之形成党的文艺精神线脉,为文艺界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百年以来的中国,还没有哪一个时代,对文艺工作的推进到达如此力度,还没有哪一个时代,文艺实践达到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
党领导的中国文艺,在百年历史大潮中,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奔腾前行。
(七)从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到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党始终引领中国文艺走在时代前列,始终熔铸文艺于民族精神的血脉。在新时代,党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2014年10月15日,注定会被写入中国文艺史中,注定会印刻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生命中。当天的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亲切地与文艺家代表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共商中国文艺发展大计。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文艺的原点出发,明确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等文艺的根本问题,揭开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则面向新时代,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新时代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开启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征程。
这样的思想传承,这样的精神回响,为新时代文艺创作锚定新航向,为中国文艺发展标定新方位,为社会主义文艺擘画新蓝图,由此高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向新时代的高峰挺进的旗帜。
定方向、立纲领,点问题、提神气——讲话科学分析了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明确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新思想、新判断、新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有了重要的精神指引,有了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遵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作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
(八)时节不居、岁月如流,一百年苦难辉煌,不曾改变的是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我今年93岁了,我的年龄‘不封顶’!《党的女儿》是我一生中最珍惜的一部片子,用文艺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中国文联的‘家庭成员’,希望中国文联对我大胆‘使用’!我一定召之即来!”
2021年1月5日,中国文联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的“崇德尚艺 潜心耕耘——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开幕式上,展览的三位主角之一、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影协顾问、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的深情告白,引来掌声雷动,这位几乎与党同时成长的“党的女儿”7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人民”是她最诚挚的初心。
初心和使命,是一个执政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宣言铿锵有力。而为人民,同样诠释着百年中国文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掷地有声地历史性重申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于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新时代文艺大地上唯一的路标,指引百花盛放、烂漫飘香。
话剧《谷文昌》《柳青》、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沂蒙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山海情》《装台》《觉醒年代》等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见证着文艺为人民的永恒本质。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时间节点,一部部作品、一个个展览、一台台演出,展现着大国气象和爱国情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奉献人民的担当中彰显民族精神,奏响时代强音。
走进偏远山区、田野乡间、工厂学校、戍边一线,“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等,各艺术门类开展的主题惠民活动,穿梭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为无数基层群众送去艺术的甘露,越来越壮大的文艺志愿者队伍,留下了他们遍及全国各地的足迹。
在中国文艺志愿服务一路挥舞的旗帜上,印着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设计的中国文艺志愿者标识,八只向中心飞翔的“和平鸽”紧紧围绕图形“Z”,团结成一个圆形,昭示着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那是一种心向人民的强大力量。
(九)如何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怎样从“高原”迈向“高峰”?这是文艺的新时代之问。“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科学的答案。
“这是真正民间的舞蹈,也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今年3月跟随中国舞协组织的“深扎”队伍走进新疆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胡木旦买里村,参与一场盛大的刀郎木卡姆表演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王玫,突然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她说:“这不是在跳舞,这是一种生命的交集。”
从世界屋脊到天涯海角,从黄土高原到荆楚大地,在近几年中国舞协遍布大江南北“深扎”的路上,这样的感动一直在舞蹈创作队伍里频频发生着、发酵着、发扬着,也直接孕育产生出《转山》《梦宣》《青稞》 《希格希日- 独树》《老雁》《国家的孩子》《头巾》《欢乐颂》等一大批用心、用情、动心、动情的优秀舞蹈作品。
“只有真的走进去我们才能知道,哪里是英雄上马的地方,哪里是艺术家应该出发的地方。”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针对“深扎”之于创作的激情剖白,道出艺术的原点和创作的真谛。这样的感动和感悟,这样的实践和变化从一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蔓延开来。
2014年11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号召在全国文艺战线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深扎”这项覆盖全国范围的主题实践活动的大幕由此拉开。
2015年10月,中国文联与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在京举办6场“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成果展演;2016年,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中国舞协组织20多位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赴西藏自治区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2017年,中国文联组织美术摄影艺术家赴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风创作;2018年,中国文联组织知名舞蹈家、音乐舞蹈艺术家赴内蒙古采风创作……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上世纪80年代,诗人艾青以春天万物萌发的意象表达思想解放成就时代洪流的诗句,或许可以借来抒发今天文艺精神推动下的澎湃气象。
“深扎”,已然从“热词”到“热潮”,从精神到实践,已经成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敲门砖和新习惯,引领着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笔墨紧跟时代,镜头聚焦人民,创作接地气了,有人气了,泥土味重了,烟火气浓了,精品佳作多了。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今天,身处伟大时代的中国正在呼唤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
2016年岁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殿堂中,“中华史诗美术大展”拉开帷幕,146件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作品,多角度描绘中华民族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和民族精神与品格,这个由中国文联联合有关部门历时五年组织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厚重的创作为中国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树起新的里程碑,向世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这里有数易其稿、反复打磨的汗水,这里有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决心;这里有勇敢创新的探索、中西融合的努力,这里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自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以潜心创作精品力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做下最好的注脚。
纵观影院,从《湄公河行动》《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等饱含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热情的“新主流大片”崛起,到“硬核科幻”《流浪地球》成为“爆款”,再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创下中国电影史上“最强国庆档”,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不断刷新票房奇迹,赢得好口碑,激发着人们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的文化自信。
舞蹈《唐宫夜宴》火热“出圈”,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燃爆”B站,《记住乡愁》《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抢占荧屏,《上新了·故宫》等综艺节目频登网络热搜榜,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晋剧《傅山进京》、豫剧《焦裕禄》、秦腔《西京故事》等多部戏剧力作叫好叫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换新颜,展新篇。
而由我国港台地区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等亚洲文化圈辐射,到“强势出海”进军欧美等英语国家,中国网文强势“出海热”,甚至有专家称中国网文足以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在世界文化版图上“流光溢彩”。
(十)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日中国正面临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社会主流之外存在信仰迷失、道德缺失、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文艺繁荣背后存在心浮气躁、原创力匮乏甚至善恶不明、美丑不分的隐忧,一些文艺家被名利俘虏,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沾满铜臭气……价值罗盘亟须调正,精神力量亟待凝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用信仰驱动,用共识引领,用价值导航。2012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文艺家之家大楼挂出“爱国、为民、崇德、尚艺”8个红红的大字,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领域的体现,这是中国文联向社会发布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的高度凝炼与核心阐释,是文艺的价值标尺和精神旗帜。
大艺必有大德,大德成就大艺。从精神到行动,倡导到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航标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率先垂范用文艺践行价值引领,以明德引领风尚。
中国文联以“剜烂苹果”的工作助力摆正文艺与时代精神的“风向标”——
鲁迅先生曾提出,“希望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2014年5月,中国文联成立国内首个全国性文艺评论家组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随后,全国27家省级协会相继诞生,中国文艺评论基地遍地开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国评论版图日渐清晰,努力将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发挥得更大。
中国文联从榜样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
从北京到青海,从辽宁到福建,从安徽到湖南,近年来,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会同中央文明办等机构在全国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艺术家们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道德的力量借艺术形象在社会不断延伸。
中国文联用加强行风建设带动整个行业风气——
2016年10月,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在京成立,接着,全国各文艺家协会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相继成立;2018年1月,《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倡议书》强势发出。
……
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文艺使命在肩;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责无旁贷。
(十一)文艺如何照亮个体生命史、群体奋斗史、民族精神史?脱贫攻坚、以艺战“疫”提供了深刻启示。
“是中国文联重新点燃了我的梦”。回首自己的艺考路,张霞这样说。
2019年9月,还是武都区两水中学高三10班学生的张霞被西北民族大学古筝专业录取,她也成为村里首个考上二本大学的人。艺考让这个来自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体会到了“特长”的“烧钱”。
在中国文联的及时资助下,她才得以继续参加艺考最后半年的集训。多年来,中国文联积极资助武都区贫困家庭学生,已累计资助150名,有12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今后每年还要资助75名贫困学生。
“……富饶的期盼/托付给一枚枚/心形的橄榄/一个传奇诞生/在陇上江南/米仓山下/许下梦的诺言……”2020年10月15日晚,一首由中国文联组织知名词曲作家屈塬、王备专门为甘肃武都创作的扶贫歌曲《橄榄梦》,在“大道康庄”中国文联2020年文艺扶贫原创歌曲演唱会上唱响,以优美的旋律、炽热的情感叩动着首都观众的心弦,人们在歌声中与甘肃武都人民一起欢庆着因发展橄榄产业脱贫致富的喜悦。
甘肃武都,只是中国文联定点帮扶的一个点,只是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带领各门类艺术家文艺扶贫的一个面。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文艺界在行动。他们组织艺术课堂、文艺支教,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播撒下文艺的种子;他们用文艺的形式,讲述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讴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文艺力量和精神鼓舞。他们组成文艺小分队开展慰问演出,将最好的文艺作品带进大山深处,提升贫困群众的文化素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他们积极创新思路,通过作品带动募捐资助,用文艺推动文旅融合、实现宣传“带货”;通过文艺赋能,盘活资源、培训人才、孵化产业,让“种文化”能“结硕果”;他们以文艺扶贫为主线,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多措并举,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紧密结合。
《丰收中国年》《春的足迹》《幸福从哪里开始》《再唱小白杨》《把悬崖还给索玛花》等多首主题新歌陆续出炉;大型主题音乐会《小康之歌》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逐梦新时代·唱响幸福歌”“奋进小康路·唱响幸福歌”“大道康庄”等文艺扶贫原创歌曲演唱会声声唱响,《天上的菊美》《我的村民我的村》《十八洞村》《秀美人生》《九十九步扶贫路》《初心》《一点就到家》、微电影《大梨村》等先后问世;花鼓戏《桃花烟雨》、彩调剧《新刘三姐》、上党梆子《沁岭花开》、锡剧《追花》、黄梅戏《鸭儿嫂》、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绽放舞台;中国画作品《助梦》《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油画作品《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等绘画作品墨寄丹心;舞剧《悬崖上的回响》《流芳》《幸福花山》等舞动传情……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记录扶贫道路上的思想旅痕,书写脱贫攻坚的精神史诗。
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大地上,在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中,文艺奋发作为,始终与人民共呼吸,与时代同步伐。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胶着时期,曾有一组从武汉方舱医院传出的视频和画面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舒腰展臂的广场舞、抖肩翻腕的新疆舞等各种舞蹈,在身着防护服来自全国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和病患中舞动着,那一刻,舞姿优美与否已不再重要,那是大疫当前生命抗争的信号,那是人类与病毒顽强博弈的号角。
艺术,以其最柔软温婉的方式,迸发和凝聚出最强大温暖的力量。以艺战“疫”,成为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最响亮的目标和最坚决的旗帜。
在武汉疫情最前线的66个昼夜,为4.2万余名“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拍摄肖像,将目之所及心之所感诉诸笔端,为全国各媒体撰写了10万字左右的稿件……作为代表中国文联的一批深入武汉、挺进“红区”的文艺工作者,由中国摄协主席李舸领队的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敢于斗争、不辱使命,广泛组织摄影力量,用坚毅、真情和汗水创造的奇迹让人震撼。
“最难舍,是这份情/在你面前我要淡定/撑起多少个黑夜/绝不让生命叫停”。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为疫情中的人们带去巨大的慰藉和激励,成为现象级的战“疫”作品;“多少个白天和黑夜,你们与死神和病魔抗争,为14亿人民筑起生命的盾牌,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把初心写在行动上,用生命践行誓言,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那场无数艺术家参与,曾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刷屏的“我想对你说”爱心传递活动让人动容。
记录从平地惊雷到山川肃静,从八方驰援到同向同行的纪录片《同心战“疫”》;集纳66封书信的图书《战“疫”书简》;数百名优秀演员零片酬出演电视剧《在一起》;无数歌手传唱的歌曲《坚信爱会赢》;演绎一个个平凡的人众志成城,最终托起一座英雄的城市的话剧《逆行》,不同的演绎给人同样的感动。
……
有人说,在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的这场中国脱贫攻坚战中,疫情只是一道“加试题”。但面对这道“加试题”,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交上的这份高分考卷,像是一个世纪隐喻,而文艺的助力更加扩大其精神指向——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
(十二)历史昭示我们,党领导中国文艺的一百年,是引导文艺发时代先声、励人民斗志、书人民史诗的一百年。奋斗百年路,开启新征程,文艺在推进中华梦圆的进程中必将迸发出强劲的精神伟力。
当我们回到北京,回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夜的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百年风华,纵横捭阖,华彩尽绽,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时代史诗画卷,描绘和诉说着百年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奋进与辉煌。一切都在证明,都在昭示,都在人民心中。
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献礼,这是一段朝向未来的乐章。这一刻,中华大地,繁星璀璨,文艺,正以自己无限丰富的样貌,形成历史的交响……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的声声召唤。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百年大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一定能够在史诗般的新时代写下新的史诗,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