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创新编剧培养模式
作者:京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讯 由北京演艺集团主办、《新剧本》杂志承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资助项目“青年编剧人才培养计划”4月6日至16日举办了“戏剧大师课”“跨界对谈”等多场活动, 30位戏剧、戏曲、影视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授课和对谈的形式,与学员分享当代戏剧和影视创作的经验和思考。

  本次“青年编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打破了以往编剧所习惯的工作和写作方式,特别设置“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环节。工作坊覆盖本期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每位学员在24小时内抽签完成一部由其他学员提供创意的、15分钟左右体量的短剧剧本,再通过24小时排演,最终进行“线下呈现、线上传播”的8小时剧本朗读活动。20名学员演绎20个剧本中的68个角色,每位学员的身份在编剧、导演和演员中不停转换,最大程度激发编剧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活力。

  “‘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让我感受到创作的能量。作为戏曲编剧第一次创作和演出话剧作品,扩展了自己的创作范畴,在某种程度上也突破了我的极限。”青年编剧周昀表示,工作坊短时高效地提升了编剧的思维广度,促使其能够更好地从导演、表演角度看待剧本文学创作,并能够更加勇敢地面对自我,在创作过程中寻求与他人合作共赢的契机。

  “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剧本朗读活动4月22日举行,活动现场邀请了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风雷京剧团、大麦超剧场、中间剧场、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等院团、剧场、平台的出品方代表、评论家、导演、制作人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

  大家表示,“48小时极限创作工作坊”是一次紧张而有趣的创作体验,更是一次真诚而深入的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员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创作方法上形成新的“破题”思路,极大缓解了以往个体创作中的孤独感,深化了学员对于创作与排演之间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编导演的固定思维模式,转换了学员戏剧创作的认知模式。工作坊模式不仅推动了成果转化,促进了作者、作品与院团的直接对接,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青年编剧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尝试。

  据悉,“青年编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还将持续到5月中旬,20位学员会在专家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大戏剧本进行完善和提高。《新剧本》杂志将推动成熟学员作品与多平台之间的对接,促成作品早日在舞台上亮相。

(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