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张双双 摄
亮点1:
在本次展览的参展摄影师中,有两位刚刚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位是中国摄协理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山西省武乡县五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国田,他的作品反映了驻村工作队以影像助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在五村建成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农耕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另一位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副县长、上海市摄协会员陈路。他的作品记录了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小学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办学条件和住宿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实践证明,丰富的摄影经验也助力他们在扶贫一线,发挥专业特长,在文化扶贫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亮点2:
在影展中有反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黄文秀等先进典型的作品,还有反映传承与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作品。白晶莹是内蒙古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右中旗也是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影像扶贫”工程15个驻点之一,由中新社团队驻点采访拍摄,白晶莹就是驻点组重点关注和采访的对象。黄文秀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时年仅30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焦裕禄精神就像是一座丰碑,始终激励着广大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把焦裕禄、黄文秀、白晶莹的影像放到展览中,用有温度的作品讴歌脱贫攻坚战中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
展览现场 徐晓刚 摄
亮点3:
展览展出了被广泛关注的脱贫攻坚区域的作品,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从无到有、从穷到富,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闽宁镇;整体搬迁、居住和交通条件改善、打造旅游产业的悬崖村等。
亮点4:
展览中有新旧对比的展示。以单幅摄影作品呈现,有老一辈摄影家的反映多年前农村贫困落后状态的作品,又有包括新摄影群体在内的摄影人近年拍摄的作品,通过新旧对比,直观生动地展现广大脱贫群众生活的改变,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亮点5:
在展览中利用多媒体征稿、展示和传播。一进展厅,观众就能看到介绍展览和影像扶贫驻点工程等内容的开场视频。在展厅里,还可以看到摄影家、导演焦波执导的纪录片《出山记》,看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家沟村扶贫第一书记张飞的视频展播。在展览最后部分,还有一面由笑脸组成的面孔墙。这些温暖的笑脸有中国摄协联合字节跳动公益、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起“脸庞见证脱贫”图片征集活动中的图片,也有其他征集活动中获得的图片,通过静态照片与动态影像相结合,更好地讲述中国脱贫故事,提升展览的观赏性。
展览画册
亮点6:
在本次展览中,主办方邀请到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展览撰写前言,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为展览题字,贾平凹、梁晓声等多位作家结合展出的摄影作品撰写了感言感想。
亮点7:
主办方同步推出的展览画册也有别于以往的形式,是由折页和单页共同组成的,观众可以通过折页看到展览的所有图片,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单页图片单独放置欣赏,让观看影像增添了一种新的可能。
亮点8:
在展览形式设计上,展厅的绿色基调寓意着生生不息、朝气蓬勃,金黄的麦田设计贴合主题“希望的田野”。从“攻坚”到“圆梦”部分,两个展厅衔接处设计了镜面廊道,渲染了环境,强调了两个空间的转换,又增加了仪式感。展览巧妙借助远景与近景设计,以青山绿水、田野为背景,以异地扶贫搬迁新旧对比照片为近景,营造透空栏栅展墙,丰富空间层次。展厅还设计了832个脱贫县的竹简造型墙。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为展览题名
2020年9月20日,新疆喀什地区浩罕乡,幸福大院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李舸 摄
2018年10月16日,云南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小学学生在新建成的宿舍里。该校为寄宿制小学,有700余名学生,90%都住校。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学校办学条件和住宿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陈路 摄
1962年,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在花生地拔草。刘俊生 摄
2018年8月15日,十八洞村村民施俊(右二)一家在家门口合影。除了82岁的奶奶,施家七口人原本均在外打工。自从十八洞村打造旅游扶贫产业后,村里旅游热火了,他们全家人陆续回乡创业,开农家乐,当讲解员,在银行营业点办理扶贫贷款业务等,日子越过越红火。居杨 摄
2021年3月13日,山西武乡县五村,村民站在集装箱体建筑上参观新建成的PIP农耕文化综合体之一禾田小镇。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五村是革命老区武乡县的贫困村之一。2017年,山西省委宣传部驻武乡县五村工作队开始以影像助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挖掘五村文化旅游资源,建成PIP(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英文简称)农耕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张国田 摄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主动请缨一线,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扶贫献出生命。黄文秀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陈名持 摄
2020年4月8日,村民在富贵兰纺织扶贫车间里做工。家门口建厂让闽宁镇福宁、原隆等村的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邬志斌 摄
2019年4月9日,内蒙古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右中旗刺绣扶贫产业带头人白晶莹(左)在当地的刺绣扶贫车间为绣工作技术指导。苏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