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四月在京上演
“这部作品就是活生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南京雨花台,落花如雨;雨花台烈士陵园,群雕叠阶。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在这里慷慨就义,用血肉之躯铺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铸就出一种时代精神——雨花英烈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内容,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邀请国内优秀的艺术家团队创作完成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将于4月23日至24日与首都观众见面。

  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由序曲、信仰篇、气节篇、情怀篇和尾声五个篇章构成,通过雨花无名英烈和陵园纪念馆年轻讲解员的跨时空对话,构成历史和今天交替进行的组歌歌曲布局,整部剧目气势恢宏、动人心魄。整场音乐会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主线,发挥雨花台红色资源的价值引领、精神激励和实践动力功能,让雨花英烈精神在今天迸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用组歌传承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我觉得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著名词作家王晓岭此次担任《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艺术总监、撰稿、作词,“组歌可以采用高屋建瓴的方式,站在一种统揽全局的高度和视野来讲述,同时它既能增加总体的观照,也容易具体到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物,既能大气磅礴,也能细致入微。雨花台是多么富有诗意、美好的名字,这恰恰是英烈们的品格、精神、信仰的一种写照。因此在歌词中大量采用了英烈们的诗抄和原话,使之更具有真实性和历史感。”王晓岭说。

  组歌的创作难度非常大。此次担任音乐总监和作曲的是著名作曲家印青,他在南京生活、工作过多年,对雨花台和雨花英烈非常熟悉,接到邀约时虽然感到时间上有困难,但他表示, “听到雨花台三个字,我的眼睛就亮了”。他与女儿、青年作曲家印倩文历时大半年的创作,不断思考、调整,最后谱写了16首风格不同,但精神力量一脉相承的曲目。“组歌不是一首首单曲的罗列,它有故事和一个个人物,因此音乐整体上要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张力和情感的连贯性。不仅旋律要好听,更要体现精神层面上的崇高境界。”印青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三方面的结合——革命性与抒情性、民族性与时代性、艺术性与大众性。“既有较高的艺术含金量,同时又能让普通观众接受并喜欢,并且能打动年轻人。”印青说。

  记者了解到,《雨花台——信仰的力量》主要演出阵容由约百人的合唱团、约80人的交响乐团、 10多位独领唱演员以及两位情景主持人组成。“这样宏大的题材,这样庞大的演出形式,我觉得非常难得。”音乐指导黄小曼说。

  “这部组歌以故事作为支撑,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把今天和当年相对应。”王晓岭选择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有雨花英烈的“独白”、有情景主持人的讲述、有当代青年的回应。导演应志琪的思考是,在完美地呈现这部交响组歌的前提下,融入人物表演和情境表演,让整场音乐会视觉效果更加丰富,“我们的目的是让更多观众走进音乐厅,聆听先烈的心声”。

  而一枚纸做的五角星,则是整场音乐会唯一的道具,它来自雨花英烈贺瑞麟亲手画的简笔画——一个五角星中写着“雨花台”三个字。“这枚五角星在舞台上从先烈手里捧起,代表着信仰的力量和传承。”应志琪说。正如舞台上雄壮有力的齐声呼喊,“雨花英烈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永远飘扬在——信仰的旗帜上!”

  据了解,《雨花台——信仰的力量》3月13日由南京市歌舞剧院、国家大剧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在南京市共同进行了演出。邓中夏、恽代英、吴振鹏、史砚芬、丁香……一位位雨花英烈,在歌唱家的动情演绎下熠熠生辉。饰演邓中夏的青年歌唱家王海涛说,“我想通过自己艺术上的努力,表现对烈士的一种崇敬之心,把他的人物性格尽可能刻画到位。”青年歌唱家王泽南饰演恽代英,“这样的作品真应该多多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出现,让更多年轻人去了解那段历史。”王泽南说,他在塑造人物和演唱过程中感受到了澎湃的、坚定的信仰,希望能传递给更多人。

  “这部作品就是活生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印青说,“通过音乐的诠释,信仰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更能够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