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会同国家航天局联合举办这次展览,以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领广大观众深入了解以探月工程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2月27日,中国人第一次独立自主获取的月球样品——月球样品001号入藏国博。同时,以月球样品001号为中心,40余件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辅以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视频资料亮相“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全面展示中国人民实现“上九天揽月”梦想的伟大奋斗历程。
2004年,党中央把握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大势,作出实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月球采样返回探测的三步走规划。17年来,中国探月工程成功完成6次发射任务,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近2公斤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入藏国博的月球样品001号重量为100克,注入在一块晶莹剔透的方形容器内。据了解,这件月球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以体现稳重大方之感。容器各部分数字也有着特殊的含义: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厘米,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千米;整体外部造型宽22.89厘米,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从时空两个维度展现中国探月领先地位。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特别是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厘米,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月球样品001号的亮相引起了观众热情围观,其中一位身戴奖章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奖章上写着: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老人名叫丁永泉,1958年他从朝鲜回国后调国防科工委工作,曾先后在酒泉、喀什导弹发射基地任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今年92岁了,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来。”丁永泉说,看到展出的嫦娥五号部分装置他很激动,“很多人对航天事业不太理解,也许会有疑问,搞块石头来有什么用,但航天就是去探索生命的起源、宇宙的形成,这些基本原理能够被老百姓所知,意义重大。”据悉,下一步国博还将把这一展览推向全国,结合各地实际举办巡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