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栏目:艺见
作者:张德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隐秘而伟大》剧照

  近期的某些影视作品,引起广泛争议,甚至下线停播,说明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实际上,有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并不是新问题,而是老问题,一直在影视生产中存在着,只是时轻时重,时隐时显,就像一个老毛病,难以根治。在我看来,这些老毛病不断浮现出来,说明创作者在艺术观、历史观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我们应查找其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矫正意见。

  “娱乐化”的艺术观及其原因

  “雷剧”“神剧”屡屡出现,有一个根本性的观念在作祟,这就是对“娱乐化”的片面追求。有的创作者认为,没有什么能比游戏更具有娱乐功能,所以,娱乐化必然导致游戏化,把严肃的严酷的历史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就好玩了吗?裤裆里藏手榴弹,手榴弹炸飞机,你不觉得好玩吗?战火纷飞却发丝不乱、气定神闲地品着咖啡,你不觉得很酷吗?护士穿着裙子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是不是显得很别致?千疮百孔的楼房里突然奔出一匹白马,画面的色差是不是很奇特?但它从何来?这可能吗?对了,要的就是让你感到奇怪,不合逻辑却堂而皇之地在你眼前出现,缺乏历史常识而又分明在演绎历史,这叫什么?这叫过度的戏剧化,或者说是戏剧的游戏化。过度的戏剧化必然失真,丧失了传递历史真实的价值而获得了游戏历史的娱乐性。试想,通过游戏历史而解构历史,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就不可能得到后人的认可,这是很危险的。

  游戏是一种戏耍、戏弄,是纯粹的娱乐活动。戏剧脱胎于游戏,由游戏发展进化而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戏者,仿也。因为戏仿的原因,戏剧本身就具有娱乐功能。但是,戏剧不同于游戏在于其具有承载意义的功能,能够寓教于乐。所以,戏剧是思想与艺术的统一,是历史与美学的统一,是教化与娱乐的统一,即使是喜剧,也不可能破坏这种统一。如果弱化思想性、淡化历史性而强化娱乐性,那么戏剧就会滑向游戏,甚至退回到游戏原形。可见,正确的艺术观、戏剧观对影视剧的发展至关重要。无须讳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影视剧理论甚至整个文艺观念都大幅度地向娱乐性倾斜,几乎把文艺与娱乐等同起来,文艺的功能似乎就是娱乐,娱乐至上。可以说,这种片面的艺术观在一些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至今依然影响着文艺作品的生产。

  这种片面艺术观的形成有其社会原因,这就是“利润”驱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生产也逐渐市场化,利润就成了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硬尺度。投资是为了利润,这是资本的本性,也是市场的驱动力。如何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销量越大,利润越多,文化产品也不例外。于是,收视率、点击量、票房就成了目标。可是,文艺作品、文化产品不是一般的物质商品,而是包含着思想、文化和历史内容的精神产品,作用于人的灵魂。文艺的精神性质决定了不能把物质生产的市场观念简单地移植到精神产品的生产上来,否则,艺术的灵魂就会被资本的逻辑绑架,娱乐化、游戏化就会大行其道,这也是为什么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原因所在。可见,关键还在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艺就是文艺,文艺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文艺不是娱乐工具,也不是赚钱的工具,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因此不能过度娱乐化,更不能游戏化。

  影视剧中出现的“失真”现象,另一个原因是片面的历史观。如果说娱乐化、游戏化带来的是细节的失真,人物和环境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与历史有一种违和感,给大众传达的是一种虚假的“历史” ,背离了艺术的求真功能。那么,片面的历史观则是聚焦局部,不及其余,以局部的某些真实代替整体,以至于形成对整体历史的遮蔽。我看到一片树叶,我的镜头也只让你看到这片树叶,我用这片树叶代替整个世界。这就是一叶障目。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为之,都是对历史整体和历史真相的遮蔽。近期的某些表现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影视作品,引起争议,就是因为聚焦一点,不及其余。你看这战场上,战士们勇敢作战,誓不撤退,那么,死守这个局部有什么重要的军事价值?这是一个绝不能丢失的重要关隘?对全局有什么意义?这个局部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这些人的命运结局如何?这些都被遮蔽了,只有这个局部的呈现,好像这就是全部,给并不了解历史全貌的观众以历史的错觉。还有的作品,只表现战场上的打仗,不知道为啥打仗,看不出这里打仗和外部有什么关联。这就是对局部无限放大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被多部作品运用,就会形成对历史的另一种概括。可见,任何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能脱离整体的、全面的历史观的驾驭。片面的历史观必然止于一叶障目,只有全面的、整体的历史观照,才能达到一叶知秋的境界。

  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深知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觉醒、抗争、奋斗的历史,要深知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复兴转折的内在逻辑,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历史是这样走过来而不是那样走过去?什么力量是中流砥柱?什么精神是民族之魂?历史有一条主线,只有抓住这条主线,其他支线的位置才能清晰,也才不至于以支代主,以点带面,一叶障目。

  影视剧创作应尊重艺术和敬畏历史

  从事影视剧创作生产的人,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艺术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艺术有自己的规定性,有自己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尊重艺术,把艺术看作有生命、有灵魂的精神存在,而不是把艺术仅仅当作娱乐工具、赚钱工具。你怎么对待艺术,艺术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说艺术是一面镜子,不仅说它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创作者、制作者的一面镜子,你的认真或草率、真诚或轻率、真情实感或虚情假意都被这面镜子折射出来。作者虽然在作品的背后,但作品暴露了作者的灵魂。艺术家靠作品而存在,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才情的表达,也是艺术家人格人品的外现。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艺术创作制作工作,实际上是一项把自己交给受众“审看”的工作,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品评。因此,尊重艺术,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受众。

  历史是前人的生存与精神的存在。如果作品要涉及历史或反映历史,那就要敬畏历史,老老实实地学习历史,掌握真实的历史。如果没有下功夫研究历史,靠一知半解去编织故事,靠想象去编造历史,就是对历史的亵渎,难免遭到历史的嘲笑。有道是,“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 。但前提是,你得认识这个小姑娘,懂得这个小姑娘的脾性,你才能很好地打扮她,否则,小姑娘也是有脾气的,打扮不好,小姑娘也不认你的打扮。是的,谁都可以打扮历史,但不是谁的打扮都会被历史所接受。只有真正知悉历史,尊重历史规律,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打扮历史,历史才会以自身的价值证明你打扮的价值。历史也曾经是现实生活,是前人活生生的生命轨迹,是真实的存在。敬畏历史,就是对前人生命尊严的敬畏,对历史规律的敬畏,对真实的敬畏。艺术是虚构的,但本质却是求真的。虚构是为了达到真实。“虚假”是审美的天敌。

  中国不缺乏史诗般的故事,也不缺乏讲好史诗般故事的才能,但缺乏讲好史诗般故事的诚意和耐心。中国文艺史上那么多彪炳高峰的作品,难道仅仅是前人才能的证明?更是他们对艺术、对历史、对人生的执着、诚意和耐心的证明。态度决定高度。少一些浮躁,少一些急躁,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敬畏,多一些诚意,多一些耐心,我相信,艺术不是无情物,你为艺术付出多少,艺术会向你回报多少,人有诚心,艺术就有真意。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电视剧《雷霆战将》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