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是曹禺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9月24日至25日,北京人艺、北京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召开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两天的时间里,邀请曹禺后人及国内外戏剧专家学者以及诸多艺术家共聚一堂,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福建等艺术院团、艺术研究机构和高校的50余位专家、艺术家从戏剧理论、戏剧精神到具体的戏剧实践,交流、研讨曹禺的创作和他带给中国戏剧的影响。
曹禺是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带领北京人艺众多优秀艺术家,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并形成和创造出了剧院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北京人艺成为了中国最具有影响力、最具有民族气质、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剧院。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在研讨会上表示,曹禺的戏剧作品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从《雷雨》开始,其后的几部重要作品培养了几代优秀的戏剧演员和导演,培养了无数的戏剧观众,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一个高峰,因为有了曹禺和他的作品,中国现代戏剧有了巨大的创造和发展,曹禺的作品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将属于未来。 ”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看来,曹禺是中国话剧领域开天辟地式的人物。他说:“话剧来到中国时间并不长,但是一来到中国,就和民族危亡的时代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话剧一登场就是个历史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中国的话剧承担了那个时代追求真理、不屈抗争、掌握自己命运的大旋律。我们每当想到新文化,就会想到这样一些在中国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艺术样式,在中国话剧发展中开天辟地的重要艺术家,比如曹禺先生,他们有力塑造了中国话剧的形象,有力塑造了中国话剧的基因。我们纪念曹禺先生,要学习他对待艺术、对待人民、对待国家的这样一种责任感、这样一种矢志不渝的热情、这样一种把自己燃烧起来然后点亮社会和大众的牺牲精神。 ”
“作为专家型文艺领导,曹禺先生为北京文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特别谈道,曹禺是北京戏剧的奠基人,早在1963年2月北京市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第一次理事会上,他就被推举为中国剧协北京分会筹委会的主席。1980年6月起任北京剧协首任主席,一任就是8年,为北京剧协的筹建和创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为北京戏剧事业作出的贡献,包括他帮助扶持各个剧种的发展,至今仍然为后人所铭记。在曹禺的引领和关注下,上世纪80年代的首都戏剧舞台大放异彩,大量传统戏曲剧目复排,话剧新戏连台,国外剧目上演,真正是百花齐放。陈宁认为,“曹禺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楷模,他留给我们的不止有高山仰止的戏剧创作,还有艺术使命与责任担当。他把艺术生命与时代结合,与时代同呼吸,他把艺术家的情感与祖国、与民族紧密相连,他的创作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共情,他会讲中国故事,能够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 。
在北京人艺老艺术家蓝天野看来,曹禺老院长给他最大的启示是——文艺创作是要勇于创造的,而不能甘于平庸和一般化。 “不管我演戏也好,导戏也好,有时候经常想:这个戏排完了,如果曹禺院长在世,他会怎么评价这个戏?是不是达到了应该有的标准? ”蓝天野感慨道,“曹禺院长的作品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在中学第一次看的话剧是曹禺的《北京人》 ,我第一次上台演的是曹禺的《日出》 ,后来我60岁离休了,过了几年院领导又把我找回来,演的是曹禺先生的《家》 。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明年要导演一部曹禺先生的戏,在我们剧院东扩的‘曹禺剧场’来上演! ”
“北京人艺即将建成的新剧场,名字虽然还没有最终定下来,但相信在座所有同仁都希望这个剧场叫‘曹禺剧场’ 。 ”中国剧协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动情地说,“上个世纪30年代曹禺先生写的剧本台词,距今80多年过去了,仍然读得顺、听得懂,汉语的丰富性、准确性和生动性一定是曹禺先生对民族文化的大贡献,他的剧作我们每每去认真阅读、去排演就会有新的发现。曹禺先生剧作中悲天悯人的人性光辉、绝妙精致的故事结构、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以及从心灵流溢出来的语言台词,让中国文学艺术获得了现代的升华。 ”
据悉,在此次系列纪念活动中,不仅用线上线下的展览全面回顾曹禺的一生,用座谈会和研讨会来探讨曹禺对于戏剧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启示,还用两台曹禺经典作品的演出,来感受他作品的伟大生命力。9月24日,专门为了纪念活动而排演的《雷雨》在首都剧场精彩亮相。10月15日,曹禺改编的巴金作品《家》距离首演时隔9年后又将回归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