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拍西海固很幸福
作者:本报记者 郭青剑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著名摄影家王征在京举行了“从西海固到北京——王征个人摄影作品展”,展出了他以前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和近年在北京拍摄的一部分作品。谈到在两地拍摄的不同感受,王征说,拍北京是一种“我”看北京的心态,而因为自己是出生于西海固的回民,所以拍摄西海固就会做得更多些,除了客观呈现外,还要从本民族的角度对外解释和向外展示西海固。

  西海固摄影是王征最重要的纪实摄影代表作。他曾经参加了荷兰那顿国际摄影节、法国尼斯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节并举办“西海固”专题展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西海固”个人作品展,《塞上劳作中的女性》系列作品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而在拍摄西海固中他借助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做大规模图像采集工作,试图建立一套中国回族人文生态的文本资源的方式,也得到了摄影界的肯定和关注。

  在走上这条纪实摄影道路之前,王征也搞过艺术摄影。出生于高干家庭的他,中学时代就拥有了自己的相机,是一台海鸥203,80多块钱买的,“当时就是给同学拍拍照片什么的,觉得很好玩。”上世纪80年代初,王征进入了银川工人俱乐部担任摄影干事,算是正式步入了摄影行当。在那个文化思潮涌动的年代,他学着别人看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书籍,读顾城、舒婷的诗,摄影创作也追求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1992年,王征读到了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心灵史》,这部描写西海固回民依靠坚定的信仰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存的悲壮故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毅然下定了去西海固认真了解自己民族,思考自己家乡的人民和土地的特别意义的决心。于是,他一方面下海挣钱,另一方面开始系统地了解西海固的历史、地理、宗教、风俗。各方面都准备好以后,1995年,他抛开了一切,一头扎进了西海固。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8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这里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有1000至2400毫米,生存条件极差,这个地方聚集了100万人口的回民,是中国最大的回民聚居地。最初,王征的着眼点放在了西海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当地回民的风俗上,拍摄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活动等场面。这样的工作进行了两年之后,王征得到的影像资料已经非常丰富,“感觉好像什么都拍完了,要找什么场景的照片,我都有了。”

  一天,王征拿出自己所有的作品来看,忽然发现自己的记录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仅仅是一般的告知和很浅的介绍,而对西海固当地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度记录却远远不够。而且,多年的摄影经历也让他对影像的真实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所以,“我迫切需要寻找另一个方向,运用另一种方法。”王征说。

  王征在社会学和人类学著作中找到了这个方向和这些方法,他把社会学的调查方式和人类学的田野作业运用到了自己的西海固拍摄工作中来。他不再仅仅运用镜头,还制作调查表,了解西海固人的家庭收支、社会交往、宗教信仰……通过抽样来确定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后去录音记录采访对象的口述史。这时,王征和村民们的聊天逐渐多了起来,通过村民们的讲述进入他们的世界。

  王征开始知道一些人或者一些村落为何沿袭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与各种方式相关的背景,而且他觉得“进入这种学科体系后,一下发现,拍的东西不够了。”因为他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西海固的地貌风光,还有那些被城市边缘化的人们所拥有的坚定信仰,以及他们永恒的平和与宁静,恒久的坚强与容忍。王征告诉记者,在西海固,女子们是很难露面的,也是顺从的,只有在给客人端饭的时候你才能见到她们,听到她们的声音,而地里的活儿一点也不比男人少干;男人们是顽强的,他们平时忙着照顾自己的妻儿老小,会精打细算,只有有了这份顽强,才能面对旱土颗粒无收的打击。西海固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生命理论和生存学说,他会告诉你生活在城市里是多么不幸,因为城市里只有没完没了的物质享受,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静谧的田园,没有灿烂的阳光,没有和土地在一起的实实在在的感觉,他们能把苦难的生活现实解释得合情合理,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以宗教化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答案。王征说,在那里,他“寻找”的是一种“人的尊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文艺评论家鲍昆曾将王征拍摄方式的改变归纳为一个“从‘他者’的‘参与观察’的‘客位’,转变为一个自觉寻找、辨识自己民族、文化属性的‘主位’的情感过程。”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7年。从1995年到2002年,王征几乎跑遍了西海固的所有村庄,开报废了一辆帕萨特,拍摄了几百个胶卷,100多盘DVD。他每年只和家人见两次面,每年有100多天在西海固度过,除了短暂的休息外,就是冲洗胶卷,看样片。用王征自己的话说,这7年,他只做了这一件事,但也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当西海固人接受你之后,一定是把家里最好的食物给你吃,一定是把家里最热的炕头给你睡,那种接纳,让你观看、了解和走进他们的生活的感觉,是最幸福的。”

  直到今天,王征的“西海固人文工程”仍然没有竣工,他仍然在做着大量的整理工作,也在回味和继续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王征给老红军拍照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

王征作品1998年摄于宁夏同心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