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这片土地就不愁没有好作品
栏目:庆祝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
作者:闻莲轩  来源:中国艺术报

  老北京的清晨总是弥散着一股酸酸的豆汁儿味,伴着清晨六点半清脆的鸽哨,出胡同口来上一碗顿觉神清气爽。八九点的工夫可以到公园遛早,午饭来碗炸酱面,闲散的下午找条幽静的胡同遛达,若没了长短宽窄各异的胡同,北京又怎能称得上北京……

  今天,这种旧时光我们在老舍的作品《四世同堂》 《茶馆》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在老电影《城南旧事》 《洗澡》 《邻居》里可以看到。时光不在,可70年间,北京出了很多文化名人和能人,他们怀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记录下了对这座城市的爱恋。

  自然这也不是北京的全部。现在的首都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并存,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大都市。植根首都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和优秀地域文化,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的要求,聚焦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儿文化、创新文化,围绕“一城三带两区”进行采风,力争推出更多写北京、画北京、唱北京、演北京的好作品。

  提起对北京形象的塑造,很多人会想到老舍、邓友梅、史铁生、王朔、刘恒等京味儿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尤其是老舍先生,他的作品《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北京风情。北京曲剧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推出了《烟壶》 《龙须沟》 《小井胡同》 《天下第一楼》等京味儿舞台作品,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北京曲剧,这个北京唯一的地方戏,就是由老舍命名,以京味儿音韵为依托,单弦牌子曲等代表京味儿特点的唱腔为基调,由魏喜奎等一批曲艺说唱名家带火起来的,填补了北京没有地方剧种的历史空白。

  改革开放后,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也在传播北京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大宅门》 《北京人在纽约》 《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 《情满四合院》 《芝麻胡同》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尽首都变迁。尤其最近几年胡同剧的回归,更显示了北京的古都风韵。擅长于拍摄北京题材的导演刘家成就说:“碰到京味儿剧了,就觉得那么得心应手。一些小细节就在你身上,随时能提溜出来。京味儿剧味道特别重要,这个胡同是什么样,这个窗户对不对,心里门儿清。 ”为此,北京市文联还专门开过“刘家成作品赏析会” ,剖析京味儿题材的创作。

  作家刘恒最被津津乐道的一部作品是其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被改编成电视剧后,成为大众口口相传的“北京平民穷开心生活指南” 。名气大了之后,刘恒并未停下创作和思考。几年前, 《北京日报》的编辑曾约刘恒写篇关于北京改革开放后新人物新风貌的稿子,因没能找到典型人物,刘恒迟迟未动笔。一次偶然,他认识了北京延庆区井家庄乡三司村的农民卫桂英。1984年卫桂英开始带领全家人承包荒山种树, 10多年来绿化了5000多亩山地。“一个新时代的作家,不去讴歌这样的人又去讴歌谁呢? ”刘恒走进卫桂英的家采访、体验生活,最终有了发在《北京日报》头版头条的写实通讯《老卫种树》 。在刘恒看来,民族振兴和大众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事业。民族的命运有赖于物质的创造和积累,更有赖于灵魂的觉醒和富足。虽然作家的智慧有限,但作为以笔为生的人,他的每个字和每篇文章都将贡献出来,塑造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推动首都文化的传播上,北京市文联坚持做系统工程。连续赴宝岛台湾开展了19届“京味儿文化之旅”交流活动,从陌生到熟悉,从听不懂到听不厌,“京味儿文化之旅”已成为台湾民众了解北京的窗口。

  从2005年开始,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北京新春音乐会”都在人民大会堂准时上演,“过民族节、着民族装、赏民族歌”成为音乐会最为观众称道的标签。借助这一品牌,从经典民歌《故乡是北京》 《前门情思大碗茶》 《冰糖葫芦》 ,到新北京民歌《京华春早》 《五彩风车》 《咱们的大北京》 ,一批具有北京风情的音乐作品飞出人民大会堂,飞入寻常百姓家,展现了当代北京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北京古老的文化传承。

  保护和擦亮首都文化金名片,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了给北京的“回天行动”计划增添更多文化气质,北京市文联各协会艺术家赴昌平区,就“回天地区”文艺创作需求开展调研、对接工作。2019年8月,一系列反映“回天地区”发展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艺曲艺作品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舞台,观众在欣赏曲艺的乐趣中品京味儿,见证三年来的“回天之变” 。而未来,相信将有更多故事以文艺作品的形式登上舞台、走进百姓生活。

  晚7点半正式演出,不到6点剧场就聚满了观众,演出中几乎无人离席;作曲家伍嘉冀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刚说了开头就声泪俱下,情绪难以控制;一位国外听众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剧场……这是北京音协推出的大型交响乐《长城》首演现场的一幕幕场景。一部《长城》让人们听到了中国人民的风骨、气魄,也让长城脚下的北京人再次对家乡升腾起无限的爱意。此前,北京音协还推出了《大运河》声乐套曲,通过文艺家采风创作,让这条古老的运河在新时代荡起新的清波。

  4月9日, 《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正式对外发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和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儿文化、创新文化“四个文化”建设成为繁荣首都文化的重要着力点,繁荣发展首都文艺,打造一个大家记得住、在历史上闪光的北京,北京市文联依然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