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军旅戏剧的辉煌
作者:郑振环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郑振环

  在隆重纪念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又迎来了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这次戏剧类作品评奖,充分展现了目前我国戏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质量和水平,充分显示了中央抓“五个一工程”以来,中国话剧力量的积蓄和中国戏剧人对戏剧事业的生命情怀。

  展示人民军队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根本性质、弘扬部队的光荣传统、讴歌革命军人的光辉业绩和英雄形象是部队文艺工作者不可动摇的使命。部队戏剧作品必须以主旋律作品为主,必须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这是所有军旅作品的根本立意。军队获奖的这几部话剧作品都鲜明体现了这个根本立意。不管是《黄土谣》中的大儿子宋建军、《天籁》中的男女主人公,还是《马蹄声碎》中的5个女红军,这些艺术形象都闪烁着人民军队的光辉。都给当代军人和老百姓带来了富于感召力的无限震撼和榜样的无穷力量。部队文艺工作者在长期深入生活、深入部队基层的过程中,对军人都有着血脉相通的理解和刻骨铭心的认识,他们把讴歌伟大的人民军队和塑造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神圣使命和最高的追求。这是这几台军旅话剧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一个好的剧本必须有一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是富有戏剧性的,充满悬念的,充满戏剧危机的。它必须一环扣一环,环环都能紧扣观众的心弦,使观众的心一直从头提到尾,让观众永远在“提心吊胆”中把戏看完。通观部队这几台获奖话剧,哪个戏不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象《黄土谣》中的父亲,临死不咽气,使周围人对他遗嘱的猜测逐步升级,几个儿子的心理变化也越来越复杂,悬念层出,危机四伏。可以说《马蹄声碎》《独生子当兵》《天籁》等剧的故事各个精彩,处处动人。

  写戏的终极目的就是塑造鲜活感人有血有肉的舞台艺术形象。这几台戏的成功,就在于他们用心写了人,写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军人。写了军人的命运,军人的心灵,军人的情怀,军人的性格。凸现了革命军人独特的人性魅力和人格魅力。以《马蹄声碎》为例,这个戏只是写了一段冯贵珍等5名掉队女红军追赶大部队的故事,而这5个人写得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心灵世界,各有各的情感取向。每个形象都闪烁着个性光彩,每个人物都有独到之处,每个角色都在不同的起伏跌宕的命运流程中完成了自己形象的塑造。正是这5个形象的人性魅力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才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认识了长征,认识了红军,认识了军人。

  戏剧行家们常说:“戏剧最能打动人的还是细节。”一出好戏,必然有几个或多个打动人的、震撼人的细节。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精髓,是全戏的闪光点,是戏剧魅力的磁石,是艺术震撼力的震源。人们通常把好的细节称作剧本中的“黄金细节”。像《黄土谣》中那段“与灵魂的对话”;像《马蹄声碎》中漂亮、有文化而又带点傲气的女红军隽芬为保住红军的后代,保证其他同志能顺利过河,毅然决定留下来与摆渡汉子过日子;像《独生子当兵》中,父亲为儿子立功准备了宴席等等细节,都为塑造人物性格和增强形象张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勿须讳言,部队戏剧创作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必须为紧密配合部队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而创作。随着部队人员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部队需要戏剧精品,时代呼唤戏剧精品!部队戏剧工作者逐步开始了对军旅戏剧创作新的思考和追求,开始了对戏剧规律和戏剧观念的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加强了自主创新的品牌观念。更加注重了写人,写人物命运,写人的感情,写人物关系,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着力寻找、发现、开掘人物身上的生命细节和性格细节,用心拓展戏剧表现的新形式、新手法,大大加强了军旅戏剧的戏剧性和艺术性。《黄土谣》等一大批优秀军旅作品的出现,恰恰证明了这个事实。

  随着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更需要认真深入生活,贴近生活,满怀时代激情和热爱祖国、热爱部队的真情,刻苦进行军旅戏剧的创作。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为中国话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增光添彩,为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话剧《黄土谣》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