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守正创新
书写文艺评论事业发展新篇章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六年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7年12月,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时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实,时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运德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调研指导工作

  过去的六年,是我国文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蓬勃发展的六年,也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从无到有、成长壮大的六年。在中宣部、民政部的有力指导下,在中国文联的直接领导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文艺评论工程” ,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基本职能,团结引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评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全国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

  1 .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向深入。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学习研讨、教育培训、主题宣传等多种方式,组织会员及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年来,先后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研讨会”“贯彻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研讨会”等8次专题研讨会,组织全国会员大培训6期,在《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中国文艺评论网上开设专栏、专题,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思想精髓,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努力做到主动引领、担当作为。牢牢把握政治属性是协会的第一属性的原则,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相统一,以旗帜鲜明、积极有为的姿态,采取专题策划、议题设置、定向邀约等举措,认真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部署要求,主动表明立场态度,持之以恒加强学术研究和基础理论建设,着重把好文艺评论的导向关。六年来,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了“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艺评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等文艺评论专题研讨;围绕“文艺评论:方向与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理论评论话语体系”“当代文艺中的英雄形象”“文艺创作高峰”“时代精神与艺术表达”“典型人物与文艺创作”等重要专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稿约稿、研讨交流,进行深度的理论阐释和学术争鸣,推动党的文艺创新理论和决策部署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协会充分发挥评论家的专业优势,坚持客观理性科学原则,及时组织一批评论家撰写文章,并通过《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和中国文艺网等报刊网站进行广泛传播,在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开设“艺评战疫”专栏,努力把牢正确的文艺创作方向,批评不良文艺倾向,营造团结奋进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贡献了评论力量。

  二、注重理论建设、打造品牌活动,努力发挥文艺评论独特作用

  1 .立足理论前沿,推动重大文艺理论问题研究。协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在评论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围绕“中华美学精神”“文化自信与世界眼光”“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网络文艺与时代审美”等重要论题举办系列研讨会。以“文艺理论与当代文艺繁荣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艺评论家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等为主题,连续召开中国文艺评论年会。承担并完成2014、 2015、 2016等年度《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组织编写工作。组织专家探索文艺作品评价体系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完成“改革开放40年文艺评论事业发展成就与经验研究”等数十个中国文联部级课题研究工作,有效促进了文艺基础理论建设。

  2 .开展重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专题研讨,增强文艺评论的在场性、实效性。协会高度关注文艺领域重要作品、热点现象、代表性人物并组织研讨,努力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对文艺作品、现象和思潮进行科学评价,积极引领创作和审美鉴赏。相继组织开展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平凡的世界》 《小镇大法官》 、电影《兰辉》 《黄克功案件》 《启功》 《百鸟朝凤》 《太阳河》 《文朝荣》 《周恩来与乌兰牧骑》 《音乐家》 《铁血阳泉》等作品研讨会30余次,组织召开胡松华、傅庚辰、吴贻弓等老艺术家艺术成就研讨会,受到上级领导部门和业界的好评。针对一些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文艺现象,召开“艺术与市场的张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健康发展之路”“张火丁现象”“电影题材多样化与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春晚语言类节目”等研讨会,深入探寻新时代文艺创作弘扬主旋律的新形式、新路径。坚持关口前移,树立事前事中事后文艺评论全程跟踪服务的意识,推荐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剧本创作项目获得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资助,推荐《伴我同行》 《希望的田野》等电影剧本创作项目获得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并及时给予学术专业指导。同时,大胆探索发挥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作用的实现途径,针对文艺界出现的违法违规、失德失范现象,及时组织评论家撰文发声,努力维护积极健康的文艺发展行业生态。

  3 .打造品牌活动,提升凝聚力、影响力。从2015年起,每年举办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以建设智库型论坛为目标,着力展现青年人的朝气、锐气和英气,突出青年人的风采和活力。经过五年多的努力,该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凝聚全国各个艺术门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在业界、学界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从2016年起,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创办中国文艺长安论坛,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价值的当代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着眼于推动各民族文艺评论工作共建共享、一体发展,成功举办两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 。与地方文联共同打造“苏州论坛”“北戴河文艺峰会”等多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评论品牌,齐心协力推动全国文艺评论事业蓬勃发展。

  三、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增强协会凝聚力

  1 .完善组织架构,壮大会员队伍。协会作为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文艺评论家组织,在会员的吸纳上,严格遵循协会章程和相关制度进行审核,确保会员发展质量。截至目前,共发展会员1700人,团体会员27家。支持推动市县区等基层评协组织的发展,目前,各级评协组织发展到192个,全国各级评协会员总数达到2 . 2万余人(含中评协会员) 。同时,着力加强协会制度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主席团成员、理事会理事履职工作规则》 《会员管理办法》 《专委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协会工作的有序展开。广大会员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入探讨文艺评论发展的理论实践问题,热情投入文艺评论实践,踊跃参加中国评协各项工作活动,表现出较好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呈现出昂扬向上的良好面貌。

  2 .设立专门委员会,推动文艺评论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为统筹协调各艺术门类文艺评论的组织、学术建设与服务管理,协会先后成立理论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视听艺术委员会、音乐舞蹈艺术委员会、曲艺杂技艺术委员会、网络文艺专业委员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等10个专委会,力图加强各艺术门类、相关领域之间的评论理论研究和互动交流,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升文艺评论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3 .共建“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延伸工作手臂。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西省文联、苏州市文联等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高等院校和地方文联共建首批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各基地依托各自学术传统、学科建设的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围绕“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新媒体格局下的艺术传播”等课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六年来,总计举办研究研讨学术活动150余次,各类培训班10余次,出版专著30余种,刊发理论评论文章200余篇,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评论成果,成为培训培养文艺评论人才的重要阵地。

  四、开辟新阵地,增强行业话语权和引导力

  1 .创办《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15年10月, 《中国文艺评论》正式创刊。杂志始终坚持导向性、学术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基本定位,加大策划力度、强化办刊质量,力求办出特色,努力发挥头雁效应。创新推出专题策划、名家访谈等品牌栏目,组织刊发张世英、邵大箴、陆贵山、李准、仲呈祥等50余位理论评论大家的文章,以及一批中青年文艺家的访谈,开辟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学科建设巡礼”“优秀作品推介”等示范性引导性强的专题栏目。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中国知网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排名等学术期刊重要指标排行中,杂志一直位居艺术类刊物前列。2017年,杂志刊发的文章入选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2018年,杂志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入库期刊,获选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2019年,杂志首次进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为文艺评论行业学术话语建设提供了新通道新平台。

  2 .推动文艺评论新媒体建设。顺应新的传播形势, 2015年10月创建中国文艺评论网。该网站与“中国文艺评论”“艺评中国”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共同构成“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传播集群。新媒体以服务行业、服务会员为主旨,立足评论前沿、突出网络特色,注重媒体融合、加强内容共享,坚持精选精编、每日更新,五年多来共选载各类理论评论文章两万多篇。从2016年开始,着重打造原创文章平台,开设“原创首发”专栏,平均每年吸引来稿2000余篇,精选编发约200篇。2019年度,全年共吸引150万网民、 475万次阅读量。其中,微信公众号全年推送文章259篇,阅读量均过1000人次,微信订阅用户达8万人,用户黏性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与数十家报刊、网站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扩大了综合传播效应。

  3 .成立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和文艺传播的指示精神, 2017年9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70余家媒体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协调整合文艺传播资源,开展评论研究活动,加强理论学术交流,构建立体传播格局。目前,成员近百家。为增强文艺评论的引导力,与各类媒体合作推出专版专栏,与《光明日报》开设“啄木声声”栏目,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合办“1066文艺大家谈”栏目,与《人民论坛》杂志社合办“人民论坛-文艺评论”栏目,与《文艺报》合办“青年评论家”专栏等,吸引全国文艺评论家积极关注和参与,壮大主流文艺评论声势。

  五、围绕“做人的工作”根本任务,加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

  1 .开展培训,助力文艺评论工作者成长成才。协会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强化引领和服务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有效提升文艺评论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相继举办两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 140余名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参加。中宣部领导对研修班坚持主题、突出导向、注重现实、取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按照上级领导部门指示,开办了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旨在努力发现和培养文艺评论领军人才。自2015年以来,成功举办5届,累计160余人次参加研讨培训,大部分学员已成为各领域各方面文艺评论的骨干力量。在中国文联人事部组织的培训绩效评估中,该班次连年获得高分。此外,还举办两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以及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全国文艺评论传播专题培训班等,培养并团结了一批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文艺评论工作者。

  2 .探索激励机制,增强事业发展活力。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对文艺评论工作进行激励的精神,经批准,自2016年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每年举办“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现已圆满举办4届,推选出34部优秀文艺评论著作、 119篇优秀文艺评论文章,产生较大社会反响,对于探索建立综合、科学、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形成规范而又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除利用所属媒体平台和培训班等资源外,协会还按有关要求推荐会员和文艺评论爱好者参加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首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网络人才理论研讨班、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等,推荐相关会员申报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个人会员,推荐相关会员参加中央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评比表彰活动,为会员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有效提升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向心力、凝聚力。

  3 .深入基层,团结带领文艺评论家服务人民大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按照中国文联统一部署,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将送欢乐与连民心结合起来,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服务和采风创作,把艺术鉴赏审美的种子送到群众身边和家门口。2018年至2019年,累计组织包括评论家在内的百余名艺术家,深入到广西上林、重庆巫溪、新疆昌吉、内蒙古锡林浩特、福建上杭、湖北利川、宁夏吴忠、黑龙江漠河、贵州榕江等地的社区养老院、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20余处,举办文艺讲座18场、互动演出16台、书画交流8次。在元旦、春节前夕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艺术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辅导和慰问演出,现场受益群众达万余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促进了艺术家、评论家精神境界、业务素养的提升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参与“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网上文艺志愿服务公益大课堂活动,发动广大会员在网上开展各艺术门类培训与展览展示,让广大人民群众宅在家中也能享受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应有贡献。

  六、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全面加强协会内部建设

  1 .加强党的建设。按照中国文联党组“以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协会秘书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各项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忠诚干净担当。注重科学分工,强化服务意识,培育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团队文化和职业精神。注重日常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确保良好的工作秩序。注重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团队凝聚力,形成了谋事干事、尽职尽责、昂扬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2 .注重制度建设。按照中国文联相关规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承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处的职能。自中心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先后制定了《中心主任办公会会议制度(试行) 》《中心财务管理办法(试行) 》 《中心外聘人员实施办法(试行) 》 《关于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名义举办各类文艺活动的管理办法》 《中心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 《中心党建工作责任实施办法》 《中心党支部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60余项,并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制度规范,使中心各项工作在科学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转。认真落实调研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关于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新文艺群体文艺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全国文艺评论状况”“加强网络文艺评论”等专题调研,深化评论工作研究,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3 .努力提高干部综合素养。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标准,协会秘书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管理使用干部中教育培养干部,不断优化员工结构,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到总数的74 %,专业基本达到各艺术门类全覆盖。注重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通过工作帮带、挂职锻炼、境内外培训、举办系列专业讲座等灵活有效方式,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养,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相对齐全、服务意识较强、充满活力的干部职工队伍。

  六年来,中国评协各团体会员紧密联系本地区实际,积极践行“全国评协工作一盘棋”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作品评论、理论研究、阵地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和活动方式,有力发挥了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过去六年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坚强领导,中宣部、民政部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中国文联直接领导、具体支持的结果,也是以仲呈祥同志为主席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理事会,各团体会员、个人会员以及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向所有关心支持文艺评论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六年来,资华筠、童庆炳、于润洋、刘厚生、贾志刚、乐泉、梅墨生等协会的顾问、理事相继辞世,这是文艺评论界的重大损失。他们的贡献和业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铭记!

  六年来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文艺评论家协会职责使命和工作任务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科学反映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需求;二是必须发扬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批评精神,大力维护说真话、讲道理的健康氛围,努力发挥文艺评论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守批评精神的同时,不断推出适应时代潮流和文艺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新项目,为文艺评论事业的赓续发展提供新动力;四是必须坚持把“做人的工作”放在核心地位,不断提升文艺评论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社会责任感强的文艺评论人才队伍。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协会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面对当前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文艺领域新特点,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二是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文艺发展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文艺评价体系建设还不够科学完善,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仍显不足;三是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同频共振的工作机制远未真正形成;四是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专职的文艺评论人才队伍数量不足,有抱负、有担当、有影响的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机制有待健全;五是各级评论家协会在更加有效地团结引领更多文艺评论工作者特别是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方面,还缺少真正有效的办法和途径。这些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探索,并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奋力前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文艺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要求日益提高。文艺评论如何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新变化,适应市场经济和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文艺发展的新生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切实发挥好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