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创作彰显扶贫成果
——“春华秋实”中国国家画院扶贫主题采风写生作品展启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扶贫开发”这项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社会凝聚力量广泛参与。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通过扶贫主题的采风写生创作项目将文化扶贫、艺术扶贫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当61位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呈现时,那一幕幕扶贫道路的感人故事像回放的电影一般令人感慨。“春华秋实——中国国家画院扶贫主题采风写生作品展” 7月15日至25日展出,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展出了涵盖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扶贫主题采风写生创作的阶段性成果。
2019年9月起,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积极奔赴扶贫一线,历时4个多月分30多条线路进行采风写生。他们横跨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河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江西、西藏、新疆等多个省区,足迹几乎遍布全国重点贫困县区,包括湖南省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等地。每到一处,艺术家们都在听取当地村民的讲述中,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乡民们脱贫前后的生活变迁。“扶贫颂”作为中国国家画院一项重要的主题创作活动,通过扶贫主题采风写生创作项目,实现文化扶贫、艺术扶贫。“我们对题材的选择,以及对整个创作结构的制定和把握,都做了精心的组织、设置和安排。最终,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26个贫困县区、文化和旅游部的4个精准扶贫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县作为此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的对象。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表示。
展览展出的许多作品为艺术家们的现场创作。秀美的山水、淳朴的民风与一个个生动的脱贫故事、一位位令人崇敬的脱贫攻坚英雄激发了每一位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宗旨的艺术家的热情。在采风写生过程中,艺术家们不仅用手中画笔记录下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也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舒建新的《通往独龙江的盘山公路》 、刘建的《大湾村农家新居》 、王平的《通往格尔木途中》 、姚大伍的《高原小镇新貌》画出了走访地多彩的环境或建设新貌;李晓柱的《兰考·后农民之一》 、陈平的《喀什活畜巴扎》 、郭子良的《陕西·梁家河印象(之一) 》体现了百姓脱贫后的生活、生产状态;王厚祥的《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指示选录》 、程兴林的《十八洞村印象》等书法作品则以文字写下对于扶贫工作的印象和感悟。正如卢禹舜所说:“文艺工作者要想切实助力脱贫攻坚,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只有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
这些写生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表示:“在展览中不难感受到,展出的作品有内容、有情感。艺术家通过速写、水墨写生等艺术形式,不仅表达了他们在一线扶贫时的真切感受,还带有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因此我们能在观展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双重审美。艺术家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自然山川、精神面貌的变化,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真切感受和理解了‘一个也不能少’所传递出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艺术家以这样一种极具现场感的、多元艺术手段与媒介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开拓意义。 ”